川普翻臉普丁之後 真的會改變對俄立場嗎?CNN這樣分析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一改過去對俄羅斯總統普丁(圖)的友好態度,公開表達不滿。圖/取自俄羅斯總統府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一改過去對俄羅斯總統普丁(圖)的友好態度,公開表達不滿。圖/取自俄羅斯總統府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近日一改過去對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的友好態度,公開表達不滿。川普似乎學到他在21世紀的前任們都曾學到的一門課:美俄關係無法重啟。他從崇拜這位俄羅斯領導人,到轉而破口大罵,這段歷程充滿個人化的地緣政治戲碼。但真正關鍵的是:接下來會怎麼發展?在俄軍對基輔攻勢升高之際,這場「強人之間」的關係變化,已為局勢增添新的不確定性。

美國影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川普的「覺醒」為烏克蘭、美國國會中批評普丁者,以及受到壓制的美國盟友,帶來新的可能性。但這也伴隨風險,最明顯的是川普與普丁這兩位控制全球最大核武庫的「強人」之間意志力的對決。

川普歷來擅長以強硬言辭與關稅手段對外施壓,但現在他面對的,是一位不靠口號、而是以人命來升高賭注的對手。俄羅斯對基輔加強無人機襲擊,正是向白宮傳遞的明確訊號。

CNN分析指出,考量川普一向以利益為導向的性格:現在他對克里姆林宮這位昔日盟友的敵意,究竟能持續多久,確實值得懷疑。即便他現在談論協助烏克蘭自衛,但要說他會如拜登(Joe Biden)政府時期那樣,提供數百億美元的軍事與財政援助,實在很難想像。

不過,川普9日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時表示,他已透過北約協商達成協議,向基輔提供急需的愛國者防空飛彈,以反擊俄軍對平民目標的攻擊。

川普似乎已走到一個轉折點。他不再令人不解地指責戰爭受害者烏克蘭,而開始譴責俄羅斯這個侵略者不斷延長戰爭。

問題是,這會如何改變美國對這場戰爭、對俄政策,以及川普本人的外交策略與美國內部圍繞烏克蘭的政治氛圍?

川普本周大罵普丁「滿口屁話」,這一轉變雖然震驚外界,但也符合他一貫粗魯的風格。沒有人比川普更努力說服普丁結束這場始於2022年的非法侵略。他多年來讚美普丁的聰明與強悍。

即使他回任後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態度轉趨強硬,包括一場橢圓形辦公室爭吵,普丁依然拒絕川普所開出的極為寬鬆的停火與和談條件。普丁的動機是此處的關鍵。

報導指出,從西方角度看,他拒絕一份美國背書的和平協議,這份協議會讓歐洲盟國憂心,因它可能等於鼓勵侵略,承認俄國掠奪的烏克蘭領土,並鎖死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可能性,可能是一場巨大自傷的政治錯誤。

但將西方邏輯套用在普丁身上,歷來都是錯誤的做法。普丁早在開戰前就表明,這場衝突是要「糾正歷史錯誤」,不僅是針對俄羅斯對烏克蘭的領土主張,也針對自柏林圍牆倒塌以來,他長期累積的不滿。他談論戰爭的根本原因,實際上是對烏克蘭民主政體的仇視,以及對冷戰後北約東擴的恐懼。

從這個角度看,普丁或許壓根不打算結束這場戰爭,而川普與其幕僚試圖與他「做交易」的想法,是對其政權生存邏輯的誤解。經歷數十萬俄軍傷亡後,這場戰爭對普丁來說已成為政治生存的根本要件。

多年來,無數美歐觀察人士試圖說服川普接受這一觀點。如今他才意識到,也讓人感到訝異。他本周說:「他(普丁)總是一副很友善的樣子,但結果毫無意義。」

雖然川普此次對普丁的挫敗感似乎是真誠的,但過去幾個月他曾多次批評普丁,後來又軟化立場。但如果川普真的認定無法再勸普丁重返談判桌,那麼他是否會改以「施壓」的手段?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FR)高級研究員庫克昌(Charles Kupchan)表示:「我認為川普現在懂了,如果他想達成協議,就得對俄羅斯施加更多壓力。」

這可能包括擴大美國對烏軍火支援。若歐洲盟國因川普態度而更願支持基輔,再加上華府真正投入,將對普丁產生難以預料的威脅,動搖他「撐到西方厭戰就能勝利」的信念。白宮也可能全面支持一項兩黨法案,對俄羅斯、以及大量購買俄油的中國與印度施加新制裁。

川普近日談及烏克蘭人民的苦難與武裝部隊的勇氣。但他是否真心願意長期與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政府站在同一陣線,仍取決於他對普丁的失望,是否只是因無法拿下一紙讓自己成為和平使者,還是因為他真的在戰略上改變立場。

川普曾把烏克蘭戰爭視為阻礙美俄改善關係的麻煩。他的言論甚至讓人聯想到小布希(George W. Bush)、歐巴馬(Barack Obama)與拜登三位總統初任時期的語調。

川普今年4月曾說:「與俄羅斯交好是件好事,我認為我可以與俄羅斯和普丁總統建立非常好的關係,那將是件非常棒的事。」

有分析人士指出,若川普推動烏克蘭和平協議的希望落空,他可能會將戰爭問題擱置,轉而在經濟與商業等領域繼續與俄羅斯打交道,形同默許普丁持續戰爭,而不再加以干預。在G7峰會前他抱怨普丁未受邀,可能就是這種態度的展現。

即便雙邊關係出現局部回暖,是否能真正改變兩國在戰略上的根本矛盾,仍待觀察。雖然這樣的局面可能讓俄羅斯擺脫孤立、部分重返國際政治舞台,但普丁是否會因此改變那種「俄國正被全球包圍」的心態,仍不明朗。

俄羅斯下一步的動作,也可能左右川普戰略。

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10日在馬來西亞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會晤,透露俄方提出「新的不同策略」,顯示雙方仍維持溝通。這是否代表普丁想拉回川普、給他一個象徵性「勝利」?還是又一次邊打邊談、拖延時間的俄式手法,仍待觀察。

值得觀察的是,這次川普遭普丁拒絕是否會動搖他一貫仰賴個人關係處理外交的方式。他曾自詡與普丁、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關係密切,可為美國帶來其他總統無法取得的成果。但如同他與北韓領袖金正恩的互動,迄今難言具體成效。地緣局勢亦在變化,川普對伊朗的空襲雖未如他聲稱「摧毀核設施」,卻展現軍事實力與總統權威。

作為全球最具權勢的領袖,川普的態度轉變是否意味著,他已不再崇拜普丁,而是將其視為一個國力走下坡的對手,仍有待觀察。

美俄關係若再次陷入緊張,最大風險之一就是川普與普丁捲入持續升高的對抗,兩人為了維護各自在這段關係中投入的立場與面子,可能誰也不願示弱。

目前沒有跡象顯示川普希望與普丁正面衝突。其「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基本盤部分選民甚至認為普丁在意識形態上與美國右翼接近,例如批評「覺醒文化」與西方價值墮落。另有共和黨派系則主張撤出歐洲、將軍力集中於應對中國。

普丁目前行為亦未顯示他想與川普或美國對抗。但俄羅斯多次在戰爭期間揚言動用核武,顯然是為恐嚇西方民眾。而川普對核戰災難後果的恐懼,可能讓這張核威脅牌在情勢惡化之際,成為普丁的手段。

最終,川普或許仍會回到一項長期困擾美國對烏克蘭政策的假設:烏克蘭不是北約成員國,無論美方投入多少資源,烏克蘭都將無法擺脫俄國的軍事壓力。這句話歐巴馬2016年接受《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專訪時的表述。

但無論如何,川普這次與普丁翻臉,或許至少能讓他看清普丁真正的本性,不再抱持幻想。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