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川普效應」網站攬功 被抓包一半是拜登任內投資

白宮在官網列出逾70項據稱受川普經濟政策帶動的投資案,但被媒體抓包不實。圖/取自白宮臉書
白宮在官網列出逾70項據稱受川普經濟政策帶動的投資案,但被媒體抓包不實。圖/取自白宮臉書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任數小時內便誇稱吸引3兆美元企業投資進入美國,隨後更宣稱總額已增至14兆美元。白宮將此稱為「川普效應」(The Trump Effect),並在官網列出逾70項據稱受其經濟政策帶動的投資案。但媒體審查發現,截至本月2日,網站所列總額僅為2.6兆美元,遠低於川普所稱,其中近半(逾1.3兆美元)實際發生於前總統拜登(Joe Biden)任內,或屬例行支出,僅經重新包裝為「國內投資」。

路透發現,白宮吹捧的專案中,至少有八項在川普上任前就已尋求或獲得關鍵地方獎勵措施,還有至少六項專案已由地方官員或企業自己提前宣布。

審查亦發現,「川普效應」網站上列出的兩個專案,其實是因為拜登推動促進國內製造業的立法,才得以實現。

名列清單的一家公司、總部位於瑞士的羅氏(Roche),則警告川普計劃讓美國與國際藥價「對等」的動作,已威脅到其原先承諾的500億美元投資。

當被問及為何將川普上任前便已啟動的專案納入功勞時,白宮回應說,這些最終投資決策都是在川普任內宣布,證明其經濟政策正激勵美國投資。

白宮發言人德賽(Kush Desai)表示:「川普總統是現代史上最偉大的交易締造者,他的領導與政策是催化劑,能將假設性的討論轉化為實質投資承諾,並推動新工廠與辦公空間破土動工。」

路透審查過程包括訪談地方官員、查閱公共紀錄與企業聲明。許多案例中,川普或其政策是否真的推動了這些交易,並不明確。

穆迪分析公司(Moody’s Analytics)首席經濟學家贊迪(Mark Zandi)表示,儘管白宮聲稱有新一波歷史性投資,他對經濟投資的預測,與市場共識一致,並未明顯改變。

贊迪說:「我認為,儘管宣布了許多項目,但實際上並未轉化為預期的改變,整體而言,推動投資支出的基本面,自年初以來若有變化,恐怕是轉弱了。」他表示,川普對數十個貿易夥伴加徵全面性關稅,已在全球市場中埋下不確定性,降低經濟預測,並使投資決策凍結。

川普的支持者則表示,他放寬管制的政策,加上上周延長企業減稅,已吸引企業興趣,這些興趣將在未來幾個月轉化為實際投資。

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經濟與預算政策主任理查·史登(Richard Stern)說:「我認為你會在今年稍晚、甚至明年看到更多投資。」

白宮表示,「川普效應」清單並不完整,並未包含川普5月中東行程中所促成的外國投資協議。

對於路透要求說明川普所宣稱的14兆美元對美投資明細,白宮未予回應。

川普並非第一位在任內誇大或潤飾經濟數據的總統。但這位前商人將自身擅長談判視為政治人格核心,並承諾其總統任期將讓製造業復興,帶回美國就業機會。

部分企業,特別是製藥公司,將原有支出重新包裝為「新投資」,供川普拿來宣傳。這些企業也歸因於川普2017年的減稅政策,認為該政策促成了國內投資。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Securities)製藥分析師申(James Shin)表示,製藥公司禮來(Eli Lilly)執行長瑞克斯(David Ricks)就是這種操作的範例。他在2月與政府高層一同宣布,5年內在美投資270億美元。

川普對此大加讚揚,表示這證明關稅政策促進國內製造。但實際上,這個數字僅比該公司自2020年起在美國支出的230億美元略有提升。

「每個人都知道川普每次發言都會稱讚瑞克斯。」申說:「我認為禮來在時機與訊息傳遞上都相當精明。」

被列入白宮「川普效應」網站的多項投資專案,其實早在川普上任前就已宣布或開始規劃。南韓現代汽車(Hyundai)雖於3月宣布將在路易斯安那州投資58億美元興建鋼鐵廠,但據州政府官員表示,該地點早在2024年12月即已選定。材料科技公司康寧公司(Corning)宣布的15億美元密西根投資中,有9億早在2024年2月公布,且整體計畫受惠於拜登任內推動的《晶片與科學法》(CHIPS and Science Act)所提供的稅收優惠。

其他專案如樂高(LEGO)在2022年即開始與維州洽談地方獎勵,糖果公司Clasen Quality Chocolate早在川普上任前7個月便展開與維州合作,並於2024年12月獲州長批准補助;優格製造商喬巴尼(Chobani)則於2024年5月聯繫紐約州政府,利用州方「備好場地」招商計劃推動12億美元新廠建設。上述企業皆未回應媒體置評請求。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