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宣布首批關稅清單前,中油7日調降汽柴油價格,並強調是亞洲鄰國最低價,但國際信評及國內經濟機構都不看好關稅壓力下的台灣經濟前景;中研院經濟所調降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預估第三季經濟成長率跌破1,第四季1.06%,全年保3無望。
中油的降價動作前後矛盾,先是宣布自7日凌晨零時起,汽、柴油各調降0.1元及0.3元;中油還特別說明,按浮動油價機制調整原則,汽油價格應該不調整、柴油每公升應該調降0.3元,但為了維持價格低於亞洲鄰近國家(日、韓、港、星),汽油價格由中油自行吸收0.1元。
然而,就在7月7日當天,三家國籍航空宣布,因應國際油價上漲,即日起調漲燃油附加費,短程線將從15美元(約新台幣433元)調升至17.5美元(約新台幣505元),長程線則從39美元(約新台幣1125元)調升至45.5美元(約新台幣1313元)。
三家國籍航空強調,調漲燃油附加費係依據中油公司公告的國際航空燃油牌價變化調整,並報請民航局備查。
即使中油在油價上挖東牆、補西牆,也難以掩蓋在美國關稅衝擊下,台灣經濟下滑的真相。
中研院經濟所指出,前五月台灣民間消費幾乎零成長,汽機車等零售業甚至出現衰退,因此調降2025台灣GDP年增率為2.93%,第三季年增率恐性不到1%。
中研院經濟所指出,儘管台灣經濟上半年表現亮眼,但受限美國關稅政策的高度不確定性,以及全球需求可能因為關稅效應而轉弱,下半年內外需成長力道預期將明顯趨緩;預測2025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為2.93%,較去年12月預測值3.10%下修0.17個百分點。
標普台灣子公司中華信評7日也預測,儘管台灣第一季由科技業帶動的經濟成長表現強勁,但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及全球因應關稅之措施所具的不確定性持續為台灣經濟前景帶來壓力。
中華信評信用分析師林顯勍指出,儘管半導體與其他科技相關產品提前出貨的強勁出口表現,在美國可能加徵關稅的預期下為經濟成長提供支撐,使第一季GDP與前一年同期相較有約5.4%的強勁成長表現;但台灣主要出口市場所面臨的關稅問題與貿易緊張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在未來幾季限制台灣的經濟成長表現。
中華信評指出,受全球經濟不確定性、貿易緊張局勢、地緣政治風險以及中國經濟仍陷入停滯的影響,台灣未來幾季的成長動能可能會放緩。
而未來幾季台灣企業面臨的主要風險為:
●全球貿易:仍不明朗的關稅政策可能將改變貿易流量與供應鏈、降低需求並削弱消費者信心。
●融資:動盪的資本市場可能會使融資管道受限,而外匯劇烈波動則會衝擊未避險的美元曝險部位。
●地緣政治: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衝擊經濟成長與供應鏈並加劇金融市場波動。
●中國經濟:出口量減少使國內經濟成長與信心受到更大的衝擊,並使影響擴大至全亞太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