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於美東時間7日宣布,將自8月1日起,對包括日本、南韓、印尼、泰國與寮國等14國進口貨品徵收新的「對等」關稅,稅率從25%至40%不等;但在此名單中,台灣暫未被列入,關稅稅率未明確。有專家分析,談判觸礁是因為兩原因卡關。
前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透過臉書發文說,首先,我方不願意撤銷對美豬、美牛的非關稅壁壘,例如含豬肉原料的包裝食品和散裝食品,都必須標示豬肉的原產地。這是怕「左膠」(指左派分子)作祟,政府害怕出現以食安為名的社會抗議風潮。
其次,台灣不願意大幅調降對美國汽車的進口關稅,而擬以降低汽車貨物稅作為補償,但遭美方拒絕。這是為了繼續保護國產車,如果降美車關稅,美車的相對價格會下降,國產車將面臨嚴重的競爭;如果降的是汽車貨物稅,則所有的汽車相對價格維持不變,國產車不用面對激烈的美車競爭,但政府的財稅收入會大幅減少。
謝金河方面,他說,台灣的汽車關稅沒有日本那麼難解決,也有人認為是美牛,美豬及農產品的問題,這些項目產值都不大,台灣沒有跟美國翻臉破局的空間!況且,前不久,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跑了一趟阿拉斯加談妥油氣合約,台灣展現了誠意。
謝金河也指出,現在大家都在猜題,但川普的「自由心證」難測,還是坐等放榜比較實在,
此外,謝金河日前評估台灣稅率,可能落在10%至15%。對此,網友卻不以為然,認為川普不會這麼佛心。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5日就質疑,謝這番言辭是「利空鈍化」,聽到的八成是黨的大內宣版本或話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