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社論】大罷免啟示錄:民主逆流  叫戰引戰

國民黨反惡霸總動員,主席朱立倫、台北市長蔣萬安、新北市長侯友宜同台呼籲投不同意票。圖/中央社
國民黨反惡霸總動員,主席朱立倫、台北市長蔣萬安、新北市長侯友宜同台呼籲投不同意票。圖/中央社

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726大罷免結果無法預測,但可以確定是台灣民主史上黑暗的一刻。大罷免不是更大的民主,而是悖離民主基本理念的極端激進運動,象徵台灣民主倒退;賴清德總統與民進黨飲鴆止渴,為了翻盤國會朝小野大局面,罷團先行發起仇恨動員,賴政府緊隨堆疊兩岸敵意,為大罷免升溫。大罷免已不單純是立院席次、藍綠權力分配之爭,將連動台灣民主走向及台海安全態勢,絕不能等閒視之。

根據政治理論與實務,罷免投票是「直接民主」中最極端、最罕見的模式,以台灣視為民主典範的美國為例,歷史上卻從未出現過「罷免國會議員」的案例。當中央選舉委員會於6月20日宣告王鴻薇等24位國民黨立委及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案成立,並將於7月26日投票,台灣民主從此走上回頭路。

民進黨一開始還扭捏作態,假借「青鳥飛出來」及「公民自主發動」之名,與大罷免保持距離,隨著大罷免的進行,賴清德原形畢露,他公開表示,「民進黨必須與公民同行」,進而下令黨公職全力聲援罷團的「護國大遶境」,甚至號召所有「保台香燈腳」站出來,原本為針對個別對象進行的罷免行動,已無限上綱高到國家層次的意識形態與朝野權力鬥爭。

當家鬧事  台灣永無寧日

賴清德身為國家元首應以國家治理、朝野和解、社會和諧為重,卻企圖以「反民主、反社會、反智」的大罷免,奪回國會多數。在過程中,處心積慮要激化仇恨、對立,撕裂社會。選民這次要覺醒,絕不以一般選舉競爭看待,因為無差別惡罷顯露民進黨一黨專政獨裁的野心,不包容多元聲音,摧毀了台灣數十年來民主化的努力與成果,並埋下侵蝕台灣民主社會的毒素。

傾黨國之力整合罷團、網軍側翼,民進黨窮盡一切手段,不惜一切代價要「大罷免、大成功」。若讓民進黨得逞,馬上要進行補選,等同全盤否定依法舉行、公正、公平的選舉制度,4年一次的選舉演變成永無止境隨時進行的「選舉、罷免、補選」。

若民進黨大罷免失利,朝小野大現狀延續,但雙方互信、和解的空間已經蕩然不存,對抗只會更趨激烈、尖銳,國政難以推動。而跋扈、頑強的賴清德政府與民進黨不會臣服於投票結果。賴清德已經揚言,民主的問題要用更大的民主來解決,以及「要透過一次次選舉罷免,像打鐵鑄劍般千錘百鍊,打掉雜質」,可以預期,民進黨只會訴諸更激烈的手段報復、打擊在野黨,台灣永無寧日。

賴清德的團結國家十講才到第四講已是內容錯誤百出,荒誕離奇,暴露出他缺乏民主素養,以及認知膚淺的一面,甚至以錯誤資料造謠,徒留世人笑柄,已不值得批判,但選民絕不能忽視其中所散播的敵意、仇恨對台灣內部及兩岸關係已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其效應很可能在726之後擴大發酵。

從堅持抗中保台、反共護台路線,賴清德與民進黨變本加厲,不惜「以獨引戰」,刻意挑釁中共紅線,企圖刺激中共反應,泡製芒果乾效應,這種以國家安全為賭注的短線、危險操作,終將反噬。賴清德界定中國為「境外敵對勢力」,搭配「賴17條」,已掏空和談的基礎與條件,大罷免蘊藏的極端反中、仇中意識,更封殺了交流對話機會,剩下的「武統」或「美中交易」對台灣都是最不利的發展。

726投票日  決定台灣未來的關鍵時刻

團結十講已被貶為「造謠十講」、「分裂十講」,極盡挑撥、分化之能事,他日前在「第四講」國防中不實指控在野黨凍刪總額創下歷史新高,更妄言在野黨刪國防預算,讓國際社會誤解台灣沒有保護自己國家的決心。總統告在野黨洋狀,完全喪失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與格局,無形傷害台灣的國際形象與捍衛國家的意志。

川普總統的關稅戰大限之日即將來到,高關稅、新台幣狂飆、全面開放市場,令業者與農漁民焦慮難安,而賴政府只會釋放貿易談判取得建設性進展訊息,一切都是黑箱作業;人民殷切期盼政府普發現金,賴政府堅持要把錢留給強化國土安全韌性,及補貼因錯誤能源政策導致的台電虧損;台海兵凶戰危,川普政府意態不明,賴清德卻要引戰、叫戰,這些都是台灣面臨的迫切危機,而民進黨只關心大罷免,即使颱風天護國遶境不可停。

處於民主十字路口的台灣面臨空前嚴峻挑戰,726的政治意涵已升高為決定台灣命運的公民投票,唯有大罷免大失敗,才能讓賴政府知道民主不是民進黨說了算,政黨不能為了一己之私操弄民意,這才是台灣人民之福。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