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電空污導致肺腺癌飆升 錢建文:中火用孩子們的肺發電

肺腺癌病患中,男女比例差異不大,但有超過9成女性患者不抽菸、男性僅4成。圖/取自西園醫院官網
肺腺癌病患中,男女比例差異不大,但有超過9成女性患者不抽菸、男性僅4成。圖/取自西園醫院官網

環保團體今天召開記者會指出,長期暴露於細懸浮微粒(PM2.5)環境會顯著增加許多呼吸道疾病的發生的機率。醫界指出,空氣污染尤其是來自燃煤電廠排放的細懸浮微粒(PM2.5),已成為不吸菸者罹患肺癌的重大元兇,呼籲政府正視空汙問題,推動能源轉型。

據最新統計,2022年台灣新發肺癌人數達1萬7982人,平均每天新增近50例,其中高達73%為肺腺癌,顯示肺腺癌成為主流癌症。

台東醫院婦產科醫師江盛指出,過去半世紀肺癌發生率從每10萬人1例飆升至20例以上,女性患者比例持續攀升,其中高達四分之三從未吸菸,空汙成了最可能的主因。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早於2013年即將戶外空氣污染列為第一類致癌物(IARC Monograph Volume 109),並指出PM2.5與肺癌有確切關聯。202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再次重申此一立場,呼籲各國大幅下修PM2.5安全標準。

台大公衛博士、彰化縣醫療界聯盟理事長錢建文表示,2025年最新的研究顯示,涵蓋彰化境內5364名學童的大型追蹤研究證實,長期暴露在鄰近中火與麥寮電廠的PM2.5污染中,氣喘、哮鳴與肺部發育受阻的比例明顯升高。

研究指出,中火亞臨界燃煤機組較麥寮的超臨界機組老舊、污染更嚴重,加上彰化地處下風處,使得當地學童成為高風險族群。錢建文指出:「中火每天都在用孩子們的肺發電。」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肺癌名醫陳晉興指出,雖然吸菸仍是肺癌主因之一,但台灣吸菸率逐年下降的同時,不吸菸的肺癌患者卻明顯上升,特別是女性。「PM2.5濃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公尺,罹患肺腺癌風險就等同每天吸一包菸的老煙槍」。

此外,PM2.5可穿透肺泡進入血液,導致高血壓、心律不整、心肌梗塞等心血管併發症,也影響孕婦與胎兒健康,增加出生缺陷與免疫系統疾病風險。

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指出,肺癌目前為台灣「五冠王」癌症:新增人數最多、死亡人數最多、健保支出最高、自費治療最昂貴、增長速度最快。2025年健保支出已突破220億元,醫師勞動與醫療資源壓力也日益升高。蘇醫師強調:「空污導致肺癌早已不是假說,而是迫切的公共健康危機。」唯有從源頭減排,逐步淘汰老舊燃煤電廠、擴大再生能源比重,才有機會改善民眾健康與健保財政壓力。

延伸閱讀

YT-梅花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