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上周升級空襲行動,連日出動無人機猛轟烏克蘭各地,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統計,自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宮後,俄羅斯發動的5次大規模無人機攻擊中,有4次發生在過去10天內。分析人士指出,這場殘酷攻勢是俄方刻意採取的策略,目的在於營造「戰爭勝利假象」,打擊烏克蘭士氣,並向基輔的西方盟友施加更大壓力。
CNN報導,烏克蘭8歲孩童馬爾特紐克(Stanislav Martynyuk)與他12歲的姊姊塔瑪拉(Tamara)和17歲的哥哥羅曼(Roman),在俄軍24日的空襲中罹難。三兄妹露出燦爛笑容的合照被擺放在烏克蘭科羅斯特什夫(Korostyshiv)一所學校的臨時追思會角落,也在社群媒體上被廣泛轉傳。
自去年秋天俄國成功擴大量產自製版伊朗「見證者」(Shahed)無人機以來,俄軍對烏空襲明顯加劇,這款無人機也成為俄方最常使用的攻擊工具。
在俄羅斯24日發動戰爭以來最猛烈空襲後,川普在社群媒體上稱普丁「已完全瘋了」,並對其行動表達不滿。但他也批評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聲稱「美國的沉默」助長俄軍攻勢,反指澤倫斯基「每句話都帶來問題,讓國家陷入困境」。
美國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分析指出,俄羅斯殘酷的空襲行動,是其塑造「戰爭勝利假象」的一環,目的在打擊烏克蘭民心,並說服西方認為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勝利已成定局,繼續支持基輔毫無意義。
普丁深知,俄羅斯要在短期內贏得戰爭,唯一方式就是讓美國等西方盟友終止對基輔的支持。
在歐洲,多國近來出現疑似俄方幕後策劃的破壞行動、網攻與縱火案,這是莫斯科試圖向親基輔政府施壓,讓歐洲民眾意識到支持烏克蘭可能付出的代價。
同時,普丁也成功拖延由川普提出的停火談判進程,一邊聲稱願意合作,一邊將責任推給基輔。普丁並未直接拒絕川普的停火提案,而是不斷提出新要求,並指責烏克蘭拒絕接受。
當川普提出最後通牒時,普丁選擇無視,反而呼籲烏克蘭與俄羅斯直接對話,川普立刻表態支持,令烏克蘭的其他西方盟友措手不及。
川普曾多次表示,他不希望美國持續對烏軍援。今年稍早,由於川普與澤倫斯基意見不合,美國一度暫停對烏援助。儘管援助隨後恢復,這一事件已明確向普丁傳達:川普可能選擇拋棄烏克蘭。川普也曾公開直言烏克蘭「處於劣勢」。他甚至在2月的白宮橢圓辦公室爭議性會談中告訴澤倫斯基,「你手上毫無籌碼」,試圖迫使對方接受談判。
儘管俄羅斯擁有空中優勢,能天天對烏克蘭平民發動空襲恐嚇,但距離「贏得戰爭」仍相去甚遠。
報導提到,俄羅斯事務專家加里奧提(Mark Galeotti)曾表示,烏克蘭戰爭現況應被形容為「兩敗俱傷」,「但烏克蘭敗得更快。」
當俄羅斯於2022年2月全面入侵烏克蘭時,克里姆林宮預期幾天內就能掌控全國。這一預期落空,是因為烏克蘭展現出驚人抵抗力;隨著西方軍援增強,基輔也成功收復俄軍最初攻佔的大量領土。
自烏軍於2023年11月解放南部城市赫松(Kherson)以來,戰線基本未見大幅變化。雖俄軍在部分區段取得進展,但始終無法突破整體戰線或佔領主要城市。
儘管前線僵持不下,空襲對平民的傷害卻日益加劇。據聯合國人權監測團統計,俄軍空襲造成烏克蘭今年4月有209名平民喪生,是2024年9月以來最致命的一個月。其中兒童死傷尤為嚴重,是自2022年6月以來最慘重的月份,共有19名兒童死亡,另有78人受傷。
烏克蘭內政部長克利緬科(Ihor Klymenko)在即時通訊平台Telegram發文表示,周末的襲擊再次證明,俄羅斯的目的就是「製造恐懼與死亡」。他指出,馬爾特紐克三兄妹的父母在襲擊中也受傷,母親傷勢嚴重。校方表示,長子羅曼原本只差幾天就要畢業。
戰爭的痕跡隨處可見:爆炸衝擊波震碎了教室窗戶,學校門口的追思區堆滿鮮花與玩偶。塔瑪拉的老師霍多瓦紐克(Oleh Hodovaniuk)說,噩耗震撼整個社區,有些學生悲痛欲絕,無法前來參加悼念。
「沒有人事先通知,但幾乎整間學校都穿著黑衣,」他說。「塔瑪拉很有禮貌、個性內斂,和她家裡所有孩子一樣。」
🕯️Three children from the same family killed in Russian strike on Zhytomyr region
— NEXTA (@nexta_tv) May 25, 2025
The tragedy was reported on social media by Lyceum No. 1 named after Gustav Olizar, where the children studied.
Among the victims were Roman, an 11th-grader who was just days away from graduation;… https://t.co/OsGqBqIjKW pic.twitter.com/nt42jm8KN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