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Donald Trump)政府4月曾提出一項構想,即在結束俄烏戰爭的協議中,承認克里米亞為俄羅斯領土。此舉若成真,形同為莫斯科的非法佔領正名,不僅恐摧毀針對俄羅斯戰爭罪行的國際調查,也將削弱法治根基,並向俄羅斯以外的潛在侵略國家釋出錯誤訊號。且將動搖自二戰以來確立的重要國際原則,即國家疆界不得以武力改變。該原則不僅攸關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也涉及中國對台灣的威脅,甚至川普本人過去曾開玩笑地談及美國應吞併格陵蘭、加拿大與巴拿馬等言論。
政治新聞媒體Politico報導,愛沙尼亞塔爾圖大學國際法教授馬爾克索(Lauri Mälksoo)指出:「這將改變人們對國際規則的認知。具有區域野心的國家若仿效類似行動,便可藉口說:『你看,美國也承認了,為何我不能這樣做?』」
哥本哈根大學國際刑法副教授馬爾丘克(Iryna Marchuk)更警告:「若這樣的議題被納入和平談判的議程,將是極度危險的先例。這根本不該拿上談判桌。」
俄羅斯自2014年起便試圖為其對克里米亞的佔領行動尋求合法性。當國際刑事法院(ICC)將其行動定調為「佔領」後,莫斯科憤而宣布退出《羅馬規約》(Rome Statute)。俄方堅稱,國際承認克里米亞為俄羅斯領土,是解決對烏戰爭的核心要素。俄軍2022年全面入侵後的談判過程中,俄羅斯即曾要求烏克蘭正式承認克里米亞為俄國領土。
烏克蘭自2014年以來持續向多個國際法庭提起訴訟,並獲得多項裁決支持其主張。2021年,歐洲人權法院裁定俄羅斯對克里米亞地區的人權侵害負有責任,認定俄方是於2014年2月27日透過武力實質控制克里米亞,而非經由其聲稱的「公民公投」。
這項法律認定也為其他針對俄羅斯的戰爭罪指控提供基礎,例如強制驅離與大規模遣送烏克蘭平民。若國際社會承認克里米亞為俄羅斯領土,這些行為將不再違法。
基輔律師斯維里多娃(Darya Svyrydova)指出:「若俄羅斯對該領土享有主權,法院便無從審理相關案件。」她警告,這將使俄方強迫烏克蘭人改換國籍、或將其關押至俄羅斯境內遙遠地區的行為不再具有法律爭議性。
烏克蘭在司法戰線上的努力,也揭穿了克里姆林宮的宣傳話術,駁斥其「克里米亞人民自決」與「保護俄語族群」的說法。代表烏方出席歐洲人權法院聽證的索科連科(Marharyta Sokorenko)強調:「我們的訴訟追求的不只是正義,更是一場為了真相的抗爭。」
若川普政府最終承認俄方對克里米亞的主權,不僅將動搖烏克蘭的國際支持,也會破壞全球對領土完整的基本共識。比利時魯汶大學國際法教授伍特斯(Jan Wouters)指出:「若從2014年起就視克里米亞為俄羅斯領土,那麼該地一切官方行為都將被歸屬俄羅斯,與烏克蘭再無關聯。」
烏克蘭政府對克里米亞問題劃下明確紅線。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強調:「這違反我們的憲法,毫無討論空間。」籌備設立「侵略罪特別法庭」的工作小組主席柯雷涅維奇(Anton Korynevych)也表示:「我們的底線就是絕不承認。」
為追究俄羅斯的侵略責任,歐洲多國本月宣布設立「特別法庭」,審理俄方自2014年兼併克里米亞以來的行動。然而,美國川普政府已撤回對該法庭的支持,並在近期兩項聯合國與戰爭相關的決議中轉而偏向莫斯科立場。
基輔律師斯維里多娃(Darya Svyrydova)指出,即便國際法上克里米亞仍被視為遭非法佔領,若美國等主要盟友改變政治立場,將對國際組織的決策產生重大影響,甚至可能促使因歐洲制裁而撤出的企業重返克里米亞經營。
曾因參與「克里米亞平台」活動而在2021年被捕的前克里米亞政治犯傑利亞爾(Nariman Dzhelyal)也提出警告:若美國對俄國讓步,首先受害的將是仍生活在克里米亞的居民。他說:「這不僅是國際政治上的錯誤,更是對這些具體個體的背叛。」他強調,即使美方作出讓步,也無法阻止普丁的擴張野心,因為「普丁的目標從來不只是克里米亞」。 他還有更大的地緣政治或領土擴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