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自上月起對稀土(rare earth)實施出口管制,但最新消息指出,已對部分韓國企業開放稀土出口許可。稀土是智慧手機、電腦、電動車等高科技產業不可或缺的核心礦物資源,韓國對中國稀土進口的依賴度極高。
《朝鮮日報》周日(25日)報導,當地業界消息指出,中國商務部本月已批准多家韓國企業進口稀土。一位業界人士透露:「近期部分韓國企業獲得稀土出口許可,但審批程序最長需45天」。這是中國自上月(4日)4日起對7種稀土實施出口管制後,首次確認對韓國企業放寬許可的案例。
中國政府此舉是對美國宣布對中國產品徵收34%對等關稅做出的回應,當時中國不僅對美國產品實施同等關稅,還對全球範圍內的7種稀土實施出口管制。受管制的稀土包括:用於鈷(Cobolt)磁鐵的釤(Samarium)、造影劑用釓(Gadolinium)、螢光體原料鋱(Terbium)、電動車及馬達磁鐵添加劑鏑(Dysprosium)、放射治療用鎦(Lutetium)、航空零件用鋁合金的鈧(Scandium),以及固體雷射製造用釔(Yttrium)。
儘管中國與美國於本月(5月)12日「美中日內瓦貿易會談」後,同意互降關稅90天,中國仍維持稀土出口管制。然而,上月底中國批准包括為德國汽車製造商福斯(Volkswagen)供應稀土磁鐵的「包頭天和磁性材料公司」在內的4家稀土磁鐵企業出口許可,緩解了全球對「稀土危機」的擔憂。
即便如此,業界人士指出,中國的稀土出口政策隨時可能變動,不確定性依然存在。韓國政府官員表示:「無法對個別企業的出口許可情況進行確認,但政府正密切關注中國的出口管制政策並積極應對」。
日本《日經新聞》報導,中國對韓國企業放寬稀土出口許可,可能是試圖在美中貿易緊張局勢中尋求平衡,以維持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影響力。報導分析,中國可能透過選擇性放寬出口,強化與韓國等盟友的經濟聯繫,同時保持對美國的壓力。《朝日新聞》則警告,中國的稀土政策具有高度不透明性,日本企業應加速尋求替代供應來源,如澳洲或加拿大,以降低對中國稀土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