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泰順博士/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暨中美文經協會理事
閃靈歌手主唱林昶佐被賴清德政府任命為駐芬蘭代表,引起各界譁然。外交部長林佳龍辯稱,選擇音樂人出使芬蘭將為「台灣外交注入價值與文化的新動能和活力,進一步拓展與歐洲的多元連結。」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也附和說:「林昶佐出任芬蘭代表,可以用文化做外交、用音樂和世界各國做朋友,林會是最好的代言人。」林在音樂表演上的成就,顯然是他獲得任命的主因。
反對者則批評,芬蘭是高度重視人權的國家,賴政府既強調「價值外交」,派往的代表便應在人權議題上有所表現。但林昶佐在擔任二二八基金會董事時,長期缺席會議放棄為人權發聲的機會;擔任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會長時,也不曾聽聞他在層出不窮的人權爭議中,站出來爭取國際輿論的認同。如此人權表現紀錄,顯然並不符合賴政府「價值外交」的內涵。
皆知政治酬庸何必虛偽包裝?
說穿了,林昶佐的任命,完全就是政治酬庸。所謂「總合外交」、「價值外交」,根本就是把民眾當傻瓜的託辭。有綠營名嘴說,美國許多駐外大使也是政治酬庸,沒啥好大驚小怪的。但美國總統固然有提名大使的權力,程序上仍得由國會行使同意權,對總統提名多少形成一定的牽制。此外,美國為全球超強,大使人選就算不佳也還有許多彌補的空間。台灣則不然,在國力無法成為外交後盾的情況下,駐外代表的素質與反應便常是外交成敗的關鍵。偏偏台灣的駐外人選又是總統說了算,人選好壞全憑總統的個人判斷。由於總統個人的裁量空間大,透過人選也可窺知總統的外交格局與治國能力。
芬蘭的重要性根本今非昔比
芬蘭位處偏遠的北極圈,由於緊接強臨俄羅斯,外交上向來強調中立,與台灣除了文化經貿課題,並無太多的互動。或許正因為雙方互動不多,賴清德誤以為,以芬蘭代表一職作為政治酬庸,應該無傷大雅。但殊不知,這個芬蘭印象早已過時,現今芬蘭的重要性已然不同。
俄烏戰爭的爆發,迫使芬蘭重新評估過往的中立政策,為了防範俄羅斯的威脅,芬蘭於2023年加入北約,成為第31個成員國。既然選擇與俄國站在對立面,台灣自詡是「民主同盟」的一員,與芬蘭便有許多政治及軍事合作的空間。如何在新變局下為台灣爭取最佳利益,便有賴熟練的外交手段與敏銳的判斷力,以文化交流自詡的閃靈歌手應該並不搭調。
芬蘭位處北極圈,在地緣政治上原本無足輕重。但由於氣候暖化使穿越北極的航線不再只是理論,相關列強因此紛紛插旗北極圈。我們的對手中國大陸,早在2018年便發表《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明確將中國定位為「近北極國家」,倡導建立「冰上絲綢之路」,將北極納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延伸,破冰船更數度完成試航。美國也不遑多讓,川普就職後甚至放話要以武力併吞格陵蘭,引起丹麥和美國關係的緊張。許多觀察家認為,中美兩大強權在北極地區發生衝突,應該只是遲早的問題。
由於列強爭逐的激烈化,北極圈周邊國家的重要性也水漲船高。中共已在挪威建立研究基地,芬蘭必然會是下一個爭取的目標。在此北極圈風雲詭譎之際,台灣應該有機會發揮槓桿作用,但如今卻派一個沒有外交經驗的樂團歌手為駐芬蘭代表,無異宣示台灣選擇在北極博弈中缺席。公布提名時,賴清德是否想過,這項提名與其「脫中入北」的宣示,根本完全矛盾。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