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關係緊繃,總統賴清德今天(20日)於就職一周年記者會上表示,會持續加強國防力量,加大軍事採購;被媒體問到未來如何維護兩岸和平,賴清德批,侵略者就是和平破壞者,重申唯有在對等尊嚴狀態下,台灣才會與中國進行交流合作。
大陸國台辦上周批賴清德頻頻升高兩岸對立,是「兩岸和平破壞者」、「台海危機製造者」;有媒體今天詢問,如何分析中國過去一年處理兩岸關係的態度與目的,賴清德未來又會如何維護台海和平,賴清德對此反批陸方「侵略者才是和平破壞者」,稱台灣受侵略者脅迫,但台灣是熱愛和平的國家,與人為善,因為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他接下來會持續謀求兩岸的和平。
對於兩岸對話機會,國台辦先前提出,只要賴清德願意承認「九二共識」,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便可展開協商;賴清德520則重申,唯有在對等尊嚴狀態下,台灣才會與中國進行交流合作,可以透過交流取代圍堵、以對話取代對抗,朝和平共融方向發展。
賴清德認為,追求和平可以有理想,但不能只幻想,他會持續執行「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包括對外軍事採購與國防自主,台灣會積極與國際友盟合作,發揮威懾力量,以「備戰來避戰」,達到和平目標。
強化防衛韌性 持續發動大罷免
賴清德提到,政府接下來會持續強化社會防衛韌性,盤整國家級項目整備、舉行實地驗證,應用針對國安統戰威脅的十七項策略,團結國人抵抗分化,而最近行政院編列4100億元特別預算,其中1500億元,就是來提升國家韌性,希望朝野政黨都能夠支持。
執政黨持續發動大罷免攻勢,賴清德則強調,他始終願意張開雙手,促成朝野對話,加強政黨合作,他已指示國安團隊著手規畫,向在野黨主席進行「重要國安情勢簡報」,呼籲朝野政黨領袖,無論政治立場為何,都能夠以國家利益為優先,以守護國家安全為前提,共商國是。
賴清德稱,台灣曾經是全亞洲戒嚴最久的國家,現在是亞洲民主的燈塔,年輕世代用各種合憲合法的方式積極參與政治、守護國家,深化民主,為多元的台灣而努力,他相信,沒有任何一個台灣人,會放棄民主自由的生活,也沒有任何一位總統,可以背離民主自由的價值。他說,台灣的民主一路走來,從來不是靠「仇恨動員」,都是靠公民參與而來,稱民主的核心是在分歧中找到團結,他始終相信「民主的紛爭,要用更大的民主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