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18日在羅馬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會面,地點為美國駐義大利大使官邸,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亦一同出席。當天,多國領袖齊聚羅馬,出席新任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的就職彌撒。這是范斯與澤倫斯基自2月在白宮發生激烈交鋒後首度會晤。范斯辦公室未透露細節,澤倫斯基則在社群平台表示,這是一場「愉快的會晤」。
法新社報導,范斯的發言人透過聲明指出:「副總統范斯正在美國大使官邸會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
澤倫斯基則在貼文中表示:「我們必須持續向俄羅斯施加壓力,直到他們真正願意停止戰爭。」並重申:「烏克蘭已經準備參與真正的外交談判,我也強調盡快實現全面無條件停火的重要性。」
《華盛頓郵報》報導,這場會晤正值川普總統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預定通話前夕,令烏克蘭方面感到高度緊張。川普已表明,他將與普丁討論結束戰爭的條件,但基輔與莫斯科對於何謂「公平協議」仍存在巨大歧見。
同日稍早,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自戰爭以來最大規模的無人機攻擊,造成一名女子喪生、三人受傷(其中包括一名4歲兒童),多棟住宅被摧毀。
一名不具名的美國外交官透露,澤倫斯基及其幕僚希望確保川普與普丁的通話不會淪為既成事實,迫使烏克蘭接受無法接受的條件。
此外,烏俄代表17日在伊斯坦堡舉行三年來首度面對面會談,但僅歷時兩小時即草草結束。俄方代表團由梅金斯基(Vladimir Medinsky)率領,提出包括要求烏軍撤出自家領土等極端條件,激怒基輔。雙方僅達成一項具體協議:互換約1,000名戰俘。
部分西方觀察人士原本寄望此次會談能為停火帶來突破,但普丁僅派出低階代表團,顯示短期內達成和平協議的可能性不高。川普曾表示有意參與會談,最終則未出席。
儘管如此,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CBS News)節目《面對全國》(Face the Nation)中表示,這場伊斯坦堡會議「並非完全無效」。他透露,18日曾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會談,對方表示俄方將擬定一份文件,列出停火條件,烏方也可能提出相對應的文本。
盧比奧說:「如果這些文件內容合理可行,我們就知道有所進展;但若充斥不切實際的要求,那我們會有不同的評估。」他補充:「我們會盡力釐清情況。」
同日稍早,澤倫斯基在梵蒂岡出席教宗就職典禮時與副總統范斯握手寒暄,盧比奧亦在場。這是澤倫斯基與美國副總統自2月以來首度會面,當時雙方與川普一同在白宮橢圓辦公室會談,並一度在記者面前爆發激烈交鋒。
川普於18日透過自家社群平台Truth Social宣布,20日將分別與普丁與澤倫斯基通話。他寫道:「希望那將是一個有成效的一天,能實現停火,並結束這場本不該發生的殘酷戰爭。」
川普特使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19日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新聞節目《本週》(This Week)時表示,這兩場通話「將有助了解我們目前的進度,以及如何完成談判」,他並預測通話「將會成功」。「總統下定決心要完成這件事,如果連他都無法做到,那麼就沒人能做到。」
盧比奧同樣對川普的談判能力表達信心,認為與普丁的直接會晤可能是打破僵局的關鍵。他強調:「或許唯一能解開這場死結的方式,就是川普與普丁之間的直接對話。」
不過,也有聲音抱持保留態度。民主黨籍參議員凱恩(Tim Kaine)指出,他在過去兩個月內曾與包括波蘭、德國、芬蘭與烏克蘭在內的多個歐洲盟邦對話,大家普遍認為普丁缺乏誠意。「他們不認為普丁會接受任何合理的停火條件,但也肯定美方的努力。」
凱恩說:「關鍵在於,那些條件是否能被烏克蘭人和歐洲盟友接受。如果不能,美國就應該選擇退出談判,而不是接受一份糟糕的協議。」
前美國駐烏克蘭大使布琳克(Bridget Brink)在《面對全國》節目中表示,她會建議川普,在普丁同意無條件停火前,「不應給予任何會面、讓步或任何形式的合法性」。
布琳克是歷任共和與民主兩黨政府的資深外交官,因不滿川普政府處理烏俄戰爭的立場,已於今年4月辭職。她在《底特律自由報》(Detroit Free Press)撰文表示,川普的政策方向是「向受害者烏克蘭施壓,而非對加害者俄羅斯施壓」。
她指出,澤倫斯基在白宮橢圓辦公室所遭遇的敵意,是她察覺情勢異常的第一個警訊。那場會面中,范斯斥責澤倫斯基「不夠尊重」,川普則當面表示澤倫斯基應該對美方援助「更加感激」。布琳克說:「我完全同意戰爭必須結束,但如果是以任何代價換取和平,那根本不是和平,而是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