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美國金主 世衛5/19登場年度大會主軸轉為「縮減規模」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今年1月上任首日即簽署行政命令,啟動一年期程序,準備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全球公共衛生體系投下震撼彈。在美國這個主要金主撤出之際,世衛今年預估將面臨高達6億美元(約新台幣195億元的資金缺口。面對挑戰,數百名世衛官員將於19日起與各國捐助者及外交官齊聚日內瓦,召開為期一周的年度大會。本屆會議主軸已轉為「縮減規模」,聚焦高影響力的工作項目。一名西方外交官說:「我們只能量力而為。」

路透報導,WHO協調資源動員部主任桑頓(Daniel Thornton)表示:「我們的目標是聚焦在高價值的項目上。」至於何謂「高價值項目」仍有待討論。衛生官員表示,WHO將持續優先投入指導各國施打新疫苗、以及針對肥胖與愛滋病等的治療指南制定工作。

WHO為此還準備一份簡報檔供捐助方參閱。根據路透取得的內容,藥品審核與疫情應對等核心業務將獲得保留,而培訓計劃及位於富裕國家的辦公室則可能面臨關閉。

美國過去約占WHO資金來源的18%。一位不具名的西方外交官表示:「我們只能用現有資源勉強維持。」

川普於1月宣布美國啟動退出WHO程序後,世衛內部便開始籌備應對措施,包括裁撤主管職位與刪減預算。這只是川普政府一連串打亂多邊合作與國際援助架構政策之一。

根據美國法律,一年後才能正式退出,這顯示美國目前仍是WHO成員國,美國國旗仍飄揚在日內瓦總部,直到2026年1月21日正式退出。

川普曾指控WHO在COVID疫情中的表現失當,他在宣布退出數日後又表示,若WHO「自我整頓」,他可能重新考慮加入。但全球衛生特使指出,目前看不出他有任何改變立場的跡象。

因此,WHO正準備面對今年預估高達6億美元的預算缺口,並在未來兩年進一步削減21%的經費。

隨著美國即將退出,中國將成為WHO最大國家繳費方。根據2022年達成的資金制度改革,中國的會費佔比將從約15%提高至20%。中國駐日內瓦大使陳旭上月對媒體表示:我們必須習慣在沒有美國參與的情況下運作多邊組織,生活仍要繼續。

有些觀察人士認為,現在可能是進行更廣泛改革的時機,而不是只是重新分配資助者順位。

WHO基金會(WHO Foundation)執行長索尼(Anil Soni)表示:「WHO是否真的需要所有這些委員會?是否有必要每年出版上千份文件?」他說,這些變化也促使組織重新檢視自身職責範疇,例如在緊急情況下是否還應處理燃料採購等細節事務。

目前當務之急,是在這場資金危機中確保關鍵計劃不致瓦解。這意味著WHO需針對特定領域,向有興趣的捐助者募資,包括製藥公司與慈善機構。

索尼指出,致力於非洲兒童健康的ELMA基金會已緊急挹注200萬美元,資助全球麻疹與德國麻疹實驗室網絡「Gremlin」,這是一套由逾700個實驗室組成的傳染病監測體系。

本次大會亦將處理其他議題,包括正式通過一項歷史性的未來疫情應對協議,並在籌資會議上爭取更多資金。但在「新秩序」下,資金問題仍是焦點。大會前,一名WHO主管已向內部員工發信,徵求志工協助擔任引導人員,惟不提供額外報酬。

延伸閱讀

YT-梅花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