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中東行聚焦外交經貿 對人權議題卻異常低調

川普這次出訪中東,雖聚焦經貿與外交,卻對政治犯、言論自由等人權問題保持沉默。圖為他會晤沙國王儲賓·薩爾曼。圖/去自白宮臉書
川普這次出訪中東,雖聚焦經貿與外交,卻對政治犯、言論自由等人權問題保持沉默。圖為他會晤沙國王儲賓·薩爾曼。圖/去自白宮臉書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第二任期首度出訪中東,近日在沙烏地阿拉伯出席投資論壇時發表演說,強調美方不再對波灣國家「說教」,並讚揚與沙國的夥伴關係。川普此行幾乎未觸及人權議題,引發流亡沙國人士與國際人權團體關注。批評者指出,川普雖聚焦經貿與外交,卻對政治犯、言論自由等人權問題保持沉默,並質疑美國正逐步退出人權領域的全球倡導角色。

美聯社報導,本周在沙烏地阿拉伯舉行的一場投資論壇上,沙國王室與美國億萬富豪坐在最前排,聆聽川普在利雅德譴責過去美國對波灣富裕國家的「干預」。

川普說:「過去那些美國官員飛到中東來對你們說教、教你們怎麼生活、怎麼治理自己的國家,這些日子一去不復返。」坐得最近、聽得最專注的,是沙國實際掌權者、王儲穆罕默德·賓·薩爾曼(Mohammed bin Salman)。

報導指出,阿拉伯一般民眾也在關注這場演說,包括流亡海外的沙烏地記者、人權倡議者、企業人士與作家。他們擔憂,川普的言論釋出一項訊號:美國正逐步退出全球人權倡導角色,過去華府長期擔任這角色,雖不完美但具影響力。

報導引述沙國流亡學者阿卜杜拉·阿勞德(Abdullah Alaoudh)的話表示,川普的言論令人痛心。他68歲的父親薩爾曼·阿勞德(Salman Alaoudh)是廣受追隨的沙國教士,在穆罕默德王儲上台初期與數百人一同被捕。人權團體指出,沙國當局近年釋放了部分被拘人士,試圖改善人權形象、回應國際批評,但阿勞德的父親至今仍未獲釋。

白宮發言人凱利(Anna Kelly)表示,川普此行演說「頌揚美國與沙國之間日益深化的夥伴關係」,並展望一個邁向和平的中東。她未正面回應川普是否曾在行程中向波灣領袖提出人權議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皮戈特(Tommy Pigott)則稱,川普與波灣領袖的會談內容屬私人性質。

川普第二任期的首次重大出訪涵蓋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沙國,整體對人權議題的著墨明顯少於美國以往訪問專制政權時的慣例,未見過往對言論自由、公平審判與其他基本權利的高調關切。

報導稱,雖然國際人權組織仍對波灣國家提出關切,但多數避免強烈批評。旅美沙國流亡者在社群媒體上也鮮少發聲。美國政府則未面臨太多媒體質疑,例如總統此行是否曾向當地政府爭取釋放遭拘的美國公民或在押異議人士。

人權團體指出,沙國近年確有部分人權改善,但另一方面,美國自身人權紀錄的惡化,也削弱了對沙國批評的道德力道。

一些逃往美國的沙國人表示,川普政府上台後,因擔憂遭到拘留或驅逐出境,已開始避免在社群平台上公開批評沙國官員。

報導指出,由遭沙國政府謀殺的美籍記者哈紹吉(Jamal Khashoggi)創立的非營利組織「現在就為阿拉伯世界爭民主」(DAWN)指出,該組織正提醒那些移民身分未明的阿拉伯裔人士要保持警覺。執行長威特森(Sarah Leah Whitson)表示:「旅行時要謹慎,發言要多加考量。」

美國情報機構曾表示,2018年謀殺哈紹吉的計劃是由穆罕默德王儲下令,但穆罕默德本人否認涉案。當時哈紹吉透過《華盛頓郵報》專欄呼籲沙國推動改革,引發國際譁然,時任總統拜登(Joe Biden)曾承諾要讓沙國王室成為「國際棄兒」。

然而,隨著2022年美國汽油價格飆升,拜登最終仍赴沙國訪問,並與穆罕默德王儲出現尷尬的「拳碰拳」畫面。

相較之下,川普在第二任期內與穆罕默德及其他波灣領袖的關係愈加密切,積極爭取他們赴美投資,同時,川普的長子們也在該地區推動大型房地產開發案。

自哈紹吉事件引發國際譴責後,穆罕默德王儲試圖改善人權形象,陸續釋放部分因爭取女性駕駛權、批評政府言論或公開建議政策改革而遭囚禁者。他也放寬女性在法律與社會層面的限制,意圖吸引外資,推動經濟多元化。

然而,人權團體指出,仍有許多政治犯被關押,包括阿馬迪在內的數千人目前仍受出境禁令限制。

威特森補充,另有一項原因導致川普此行期間異議聲音相對沉寂:美國自身的人權紀錄亦遭受質疑。

她指出,美國不僅驅逐移民,也持續在加薩戰爭中軍援以色列。「如今美國若要批評其他國家的人權狀況,實在說不過去。」她說。「美國現在既沒有道德立場,也沒有法律依據,更沒有可信度去譴責任何一個國家。」

延伸閱讀

YT-梅花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