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全球軍隊將深入研究一戰成名的霹靂-15空對空飛彈

霹靂- 15(前)空對空飛彈,在印巴衝突中吸引全球軍迷目光。圖/取自大陸國防時報微博
霹靂- 15(前)空對空飛彈,在印巴衝突中吸引全球軍迷目光。圖/取自大陸國防時報微博

在印巴空戰中,這場衝突為提供研究現代戰鬥機與空對空飛彈在實戰環境下表現的絕佳契機。據路透社(Reuters)報導,此類空中衝突是「軍隊研究飛行員、戰鬥機和空對空導彈在主動戰鬥中的表現」的稀缺場景。

模擬訓練難以完全還原真實戰爭環境,實戰數據對於優化戰術、技術和裝備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此次空戰中,大陸製造的殲-10C戰鬥機搭配霹靂- 15(PL - 15)空對空飛彈與法國製造的「飆風」(Rafale)戰鬥機及其可能配備的「流星」飛彈(Meteor)正面交鋒,堪稱 「中國頂尖武器對抗西方先進武器」。

尤其是中國、美國和歐洲國家,急於剖析這些武器的實際性能、戰術運用及優劣勢,以評估其在未來衝突,如台海或印太地區等潛在衝突中的作戰潛力。

霹靂- 15的表現引發全球關注,出色的超視距(BVR)能力以及先進的制導技術,如主動雷達制導和可能的數據鏈修正功能,成為全球軍隊關注的焦點。

路透社援引美國國防工業高管的言論稱「PL-15是一個大問題」,美國軍方對其高度重視。社交媒體及部分報導推測PL-15或在空戰中展現超乎預期的射程與命中率,例如擊落印度「飆風」戰機,進一步提升了其作為研究對象的熱度。

巴基斯坦可能使用的是射程相對較短的出口版PL - 15E(約145公里),而非中國自用的性能更優的版本,但西方國家依舊對其能力憂心忡忡。美國為應對PL - 15帶來的威脅,已加快開發AIM - 260飛彈。

印度空軍的「飆風」戰機所配備的「流星」飛彈被視作西方最先進的空對空飛彈之一,射程據稱超120公里。從空戰結果來看,「飆風」或許在超視距作戰中暴露出劣勢,部分戰機甚至未及發射便被擊落。

這一情況引發外界對「流星」飛彈實際效能、飆風戰機雷達性能以及飛行員訓練水準,引起廣泛質疑。法國、美國等西方國家可能正試圖從印度獲取詳細情報,以便對自身裝備與戰術進行改進。

印巴空戰已超越地區衝突的範疇,成為中西方軍事技術競爭的典型,巴基斯坦倚仗大陸提供的殲-10C、PL -15以及體系化作戰支持(如「天空之網」 預警系統),在空戰中占據優勢。反觀印度,依賴多元化的西方與俄羅斯裝備,但體系整合不足,可能存在作戰效率低下的問題。

PL- 15象徵大陸空對空飛彈技術的飛躍,成功擺脫對蘇聯技術的依賴。其超視距射程(可能超 200 公里)、雙脈衝火箭發動機以及先進制導系統,已經遠遠領先於西方。

空戰中PL - 15有可能擊落「飆風」戰機,展現出在複雜電磁環境下的高可靠性和命中率。社交媒體報導,PL - 15或在200公里外擊落目標,充分彰顯其隱秘性與威脅性。

延伸閱讀

YT-梅花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