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12日簽署一項涵蓋廣泛的行政命令,要求藥廠將藥品價格調降至與其他國家相當的水準,根據命令內容,政府將在未來30天內向藥廠提出具體降價幅度,若未見「明顯進展」,白宮將採取進一步行動壓低藥價。此舉引發藥商強烈反彈,批評將外國藥價強加於美國病患與勞工身上,是「一筆糟糕的買賣」,恐危及數千億美元產業投資。專家則普遍認為,這項命令的執行難度不小。
綜合路透、美聯社報導,川普重啟具爭議性的「最惠國價格」(Most Favored Nation)政策,要求美國藥價不得高於其他國家,涵蓋癌症注射藥物等由醫師施打的藥品。不過,該政策在拜登(Joe Biden)政府時期遭法院擋下。
命令指示由衛生部長小羅勃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主導未來一個月內的藥價協商。若未能達成協議,小甘迺迪將負責提出新方案,參考他國較低水準對美國藥價進行調整。
川普在白宮記者會上表示,若美國藥價無法與其他國家看齊,政府將對藥品加徵關稅。他表示,希望看到藥價降幅達59%至90%。川普說:「我們會讓價格一致,大家都要付相同的錢,我們要付像歐洲那樣的價格。」
美國處方藥價格長期高於全球其他已開發國家,往往是他國的3倍。川普在第一任期就曾試圖推動改革,但遭法院阻擋。這項行政命令的發布,也與川普近期兌現選舉承諾、打擊通膨、降低民生價格的行動一致。川普透露,一名朋友曾向他抱怨,在倫敦花88美元(約台幣2,850元)就能打的減重針,在美國竟要價1,300美元(約台幣42,000元)。
行政命令指出,若藥廠未達政府預期的降價目標,政府將著手訂立新規,將美國藥價與國際水準接軌,並考慮包括開放進口他國藥品、對藥品出口設限等其他手段。同時,命令也要求政府研擬設立「直售消費者」制度,讓民眾能以他國藥價水準購買藥品。
美國生技與製藥業代表團體第一時間強烈反對川普這項命令。製藥研究與製造商協會(Pharmaceutical Research and Manufacturers of America,PhRMA)執行長尤布爾(Stephen Ubl)發聲明稱:「把社會主義國家的藥價套用到美國,對病患與勞工來說都是一筆糟糕的買賣。這不僅會削弱治療與創新的動能,還可能危及我們會員企業在美國投入的數千億美元資金。」他表示,藥價高漲的真正原因在於「外國不公平分攤成本」與「中間商哄抬價格」。
藥界也質疑川普此舉讓外國政府左右美國藥價,是將定價主導權拱手讓人。連共和黨內部也傳出雜音。共和黨籍參院多數黨領袖圖恩(John Thune)表示,若川普試圖透過立法推動該政策,「將非常具爭議性」。
行政命令亦指示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FTC)加強對藥廠的反壟斷執法。白宮官員指出,像是藥廠與學名藥商協議延後推出便宜替代品,以規避市場競爭,將成為優先查辦目標。
喬治城大學法學院健康法教授高斯汀(Lawrence Gostin)警告,行政命令恐將引發大量訴訟,尤其在進口藥品等議題上恐已逾越法規授權。他表示:「一旦具體後果出現、企業面臨實際壓力時,訴訟潮將全面爆發。」
華盛頓大學健康法專家薩克斯(Rachel Sachs)指出,民眾不太可能在短期內感受到藥價變化。薩克斯說:「看來計劃是先請藥廠自願降價,但降到什麼程度仍不清楚。如果他們不配合,衛生部會進一步行動,但這些措施時程很長,可能要數年後才看得到藥價下降的效果。」
川普上月曾指示FTC與其他聯邦機構協調舉行聽證會,針對藥品市場的反競爭行為展開調查。據消息人士指出,川普12日亦將請求FTC正式啟動執法行動。FTC發言人西蒙森(Joe Simonson)表示:「川普總統承諾降低藥價,今天他正付諸行動。美國民眾已受夠被剝削,FTC將成為此行動的堅強夥伴。」
儘管市場一度受消息影響下挫,但主流藥廠股價12日回升。分析師表示,行政命令並未列出具體降價機制,因此市場初步反應正面。BMO資本市場(BMO Capital Markets)分析師賽格曼(Evan Seigerman)說:「這類政策的落實難度相當高,川普過去也曾嘗試,但被法院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