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印度與巴基斯坦雙方的報復性攻擊即將失控之際,兩個擁核鄰國於10日意外達成立即停火,暫時終止了數十年來最激烈的一輪交火。雖然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率先宣布此項停火協議,並聲稱是他所促成,但印巴對美方在協議中的角色卻各執一詞。停火聲明發布數小時後,雙方即傳出違反協議的情況,引發外界質疑協議能否維持。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這輪印巴衝突的來龍去脈,與目前掌握的關鍵細節。
美東時間上午8時前(印度與巴基斯坦時間下午5時),美國總統川普在他的社群平台Truth Social上宣布印巴達成停火協議。川普說:「經過美國長夜斡旋與談判後,我很高興宣布,印度與巴基斯坦已同意立即、全面停火。」並讚揚兩國領導人「展現出理性與卓越的智慧」。
停火是如何達成?各執一詞
不久之後,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聲稱,印巴不僅同意停火,還「將在第三方地點展開一系列廣泛議題的對話」。盧比奧表示,這項協議是在他與副總統范斯(JD Vance)過去兩天與兩國高層密集對話後所促成。巴基斯坦隨後宣布停火立即生效,印度方面也很快發布確認。
印度資訊部隨後表示,這項協議是「兩國直接磋商」的結果,刻意淡化美方在其中的角色,並否認已有進一步會談的決定,與川普的說法相互矛盾。
但巴基斯坦官員則對華府大力讚揚。總理夏里夫(Shehbaz Sharif)說:「我們感謝川普總統為本地區和平展現的領導力與積極角色。」
一位熟悉談判過程的巴基斯坦消息人士指出,美方,特別是盧比奧在促成協議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並形容整場談判直到最後一刻仍存在變數。
為什麼兩國的說法不一致?
CNN報導,印巴這兩個宿敵在協議過程中的描述相互矛盾,其實並不令人意外。分析人士指出,印度一向自視為崛起中的大國,對國際斡旋一貫持保留態度;而仰賴外援的巴基斯坦則普遍樂於接受外部調解。
位於華府的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印度與南亞研究員潘德博士(Dr. Aparna Pande)說:「印度從不接受任何爭端的國際斡旋,無論是印巴、印中或其他議題。相對地,巴基斯坦歷來尋求國際介入,並會對其表達感激。」她補充說,這是「巴方唯一能對印度施壓、推動克什米爾問題對話的方式」。
10日停火達成前,雙方交戰期間充滿爭議與假訊息;如今雖已停火,兩國卻轉向爭奪話語權,試圖主導戰果與達成協議的敘事。
周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停火協議於10日下午宣布,令人意外,因為當天清晨戰況仍極為激烈。
巴基斯坦表示,印度當日凌晨對其多處主要軍事基地發動飛彈攻擊,攻擊範圍從巴控喀什米爾地區延伸至靠近首都伊斯蘭馬巴德的基地。巴方隨即反擊,攻擊印度軍用空軍基地。軍方聲明稱這是「以牙還牙」。數小時後,印控喀什米爾地區,包括最大城市斯利納加爾(Srinagar)與賈穆市(Jaamu)也傳出爆炸聲。夏里夫表示,巴基斯坦對印度的侵略「作出了有力回應」。
經過四天連續相互攻擊彼此國土,該地區許多人擔心,若無國際強力介入,雙方的報復攻勢將會持續升級。
這場危機的導火線為何?
本輪衝突始於克什米爾,一個自1947年印巴自英國獨立以來便存在主權爭議的地區,也是一再引爆戰火的地緣熱點。
印度與巴基斯坦分別為印度教為主與伊斯蘭教為主的國家,雙方都聲稱擁有整個克什米爾主權,但各自僅實際控制部分領土。兩國在獨立數月後即因克什米爾爆發首次戰爭,此後又發生過兩次。
4月26日,一群槍手在印控克什米爾著名旅遊景點巴哈甘(Pahalgam)對觀光客開火,造成至少25名印度公民與一名尼泊爾人死亡。新德里立即將責任歸咎於伊斯蘭馬巴德,指控巴方支持「跨境恐攻」。巴基斯坦否認參與。
巴哈甘大屠殺兩周後,印度於7日對巴基斯坦及其控制的喀什米爾地區發動一系列打擊,稱其為「辛杜爾行動」(Operation Sindoor)。此後的交火規模遠超過過往,雙方皆深入對方本土發動攻擊。
為什麼美國會選擇介入?
就在幾天前,美國副總統范斯還淡化美方介入印巴衝突的可能性。他在週四接受福斯新聞(Fox News)訪問時表示:「我們能做的,是盡力鼓勵雙方降溫,但我們不會介入這場與美國無關、也無從控制的戰爭。」
然而,范斯態度的急轉彎,這凸顯出美國與國際社會對兩個擁核國家衝突升溫的強烈關切。川普政府官員指出,9日獲得一項令人震驚的情報,顯示衝突可能大規模升高,國務院因而認定別無選擇,只能加大斡旋介入。
停火可能維持下去嗎?
儘管印巴目前已暫時從戰爭邊緣後撤,但這項停火協議能否持久仍待觀察。印度外交次長米斯里(Vikram Misri)10日指控巴基斯坦多次違反停火協議,當天,印控與巴控喀什米爾地區均傳出爆炸聲。巴基斯坦也反指印度違反協議,但強調「仍將忠實履行停火承諾」。
在巴哈甘觀光客遭屠殺事件後,雙方也採取一系列報復措施,包括停發簽證、禁止貿易,印度並中止參與一項關鍵的水資源共享協定。目前仍不確定這些禁令與中止行動是否會隨著停火而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