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水利署今天(8日)下午在台南烏山頭水庫舉辦「八田與一技師逝世83週年追思紀念會」,總統賴清德連續第15年出席,並表示「我們對八田的感恩沒有因時間拉長就變少」。不過學者指出,要論對台灣水利、農業、發電等的「貢獻度」,台灣早在300年前清朝時期就有水圳,更有高達9成水庫是兩蔣時期蓋的,怎麼從沒看過賴清德感念的身影?
八田與一是烏山頭水庫和嘉南大圳的設計者,烏山頭水庫和嘉南大圳於1930年完工啟用,即將邁入百年。今日下午的追思會,包括賴清德、八田家屬、日台交流協會代表片山和之、金澤市長村山卓等共500多人參與,賴清德致詞時表示,這顯示對八田的感念未因時間減退。
賴清德指出,因為八田的貢獻,嘉南平原變成台灣重要米倉,推動台灣農業發展、進一步帶動工商發展進步;烏山頭水庫的水不但做成啤酒,台積電最先進3奈米製程也有用烏山頭水庫的水。對他而言,八田不只是日本人,台南人、台灣人都當八田是台南人、台灣人,賴清德擔任台南市長時代表台南市民、現在擔任總統代表台灣人民,向八田與一致上感謝之意。
八田與一紀念園區於2011年完工,於該年的5月8日即八田與一忌日當天啟用,此後每年賴清德都會參加追思會,今年已經是第15年。
不過有不具名學者表示,並不是要否認八田與一的工程成就,但說到底,八田與一是殖民宗主國的殖民者之一,他打造嘉南大圳、烏山頭水庫,也是為了宗主國的掠奪式經濟,「我們今天是以甚麼身分,要年年感念八田與一?」
再以貢獻度而言,台灣的水利工程不少:年代久遠的,有清代彰化的八堡圳(1719年完工)、台北的瑠公圳(1760年完工)、高雄的曹公圳(1837年完工),是漢移民披荊斬棘,以啟山林;桃園200、300年前就有先人運用自然工法的智慧,開拓許多大大小小的埤塘,做為農業灌溉使用,也造就獨特多樣性的濕地生態,因此桃園曾有「千塘之鄉」之稱;近代的兩蔣時期,也有曾文水庫、石門水庫、翡翠水庫、白河水庫等重大水利工程,怎麼從沒看過賴清德感念的身影?
有學者指出,目前嘉惠後人的水庫,百分之90是兩蔣時期建設,貢獻可能10倍、百倍於烏山頭水庫;今天如果沒有這些水庫,能想像台灣在山高、河短、湍急的天然地形之下,會如何缺水嗎?這些水利工程對台灣的功勞,難道賴清德沒看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