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前高層爆台灣貼文由「北京審查」 Meta:早放棄中國市場

Meta公司2日舉行線上記者會,強調北京從未插手審查台灣用戶的貼文。圖/取自CBS《YouTube》官方頻道
Meta公司2日舉行線上記者會,強調北京從未插手審查台灣用戶的貼文。圖/取自CBS《YouTube》官方頻道

臉書前全球公共政策總監溫威廉斯(Sarah Wynn-Williams)先前揭露,臉書曾為打入大陸市場,與大陸當局研擬一套審查工具,可將台灣、香港流量高的貼文直接隱藏,消息一出引起討論;Meta昨天(2日)則罕見舉行線上記者會邀請台灣媒體出席,提到公司皆有與台灣政府、部會定期對話,澄清從未讓中國審查台灣用戶的貼文,也絕沒有在對岸建立任何內容審查辦公室。

溫威廉斯日前在新書爆出,臉書曾為了吞下大陸幾億用戶的市場,設計特定審查工具,若有貼文在台灣瘋傳,瀏覽次數超過一萬次,便可交由對岸的「總編輯」審查,直到審查通過後才重新上架;溫威廉斯在美國國會作證時還曾表示,先前已有大陸官員測試過這項審查工具,並給予改進、修正建議。

對此,Meta亞太地區公共政策副總裁 Simon Milner昨出面澄清,強調「從未接受大陸政府對台灣用戶的內容審查」,Simon Milner坦承,Meta確實曾有意願吃下大陸市場,不過最後未能達成共識,因此最終放棄;而Meta多年來皆嚴格遵守各國規範,每半年就會發布1次透明度報告,說明如何取得相關資料、以及與各國政府合作的方式,也一直有在跟台灣政府、部會定期對話。

先前網上曾討論,不少政治團體在臉書上的貼文竟會不明原因消失,向臉書反映後,臉書也只回覆涉及內部規定、原則等制式對話。

針對相關問題,Simon Milner坦承,臉書去年曾降低政治類相關貼文,但原因是有許多用戶反映平台出現太多政治內容,非針對特定事件、議題;有網友則提到,「426」一詞只要出現在貼文中,貼文的觸及就會被降低,就算不是特別罵人的語句也一樣。Simon Milner 則回應,內容審查團隊會判斷語境是否構成「仇恨言論」,據Meta的內容政策,他能擔保,絕不會單純因為電話號碼、數字出現「426」,貼文就受到隱藏或封鎖。

有媒體詢問,Meta並未在台灣聘用審查人員,而是以外包形式進行的原因,Simon Milner指出,負責處理社群檢舉、內容審查的內部管理同仁,來自多元背景,當中也包含清楚台灣語言、在地語意的同仁,裡面也包含台灣人,為了保護這些負責審核的同仁,公司無法公開他們辦公室的地點,但絕對沒有大陸各地區設置內容審查辦公室。

延伸閱讀

YT-梅花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