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烏簽署資源協議 BBC整理出7大重點一次看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左)、烏克蘭第一副總理斯維雷登科(右)4月30日簽署礦產協議。圖/取自Yulia Svyrydenko臉書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左)、烏克蘭第一副總理斯維雷登科(右)4月30日簽署礦產協議。圖/取自Yulia Svyrydenko臉書

歷經數月緊張談判後,美國與烏克蘭4月30日簽署一項關鍵礦產協議,預期將使華府取得烏克蘭的關鍵礦產及其他天然資源。基輔當局希望,這項協議能為其抵抗俄羅斯侵略,爭取美方長期支持。協議內容將設立一項重建投資基金,烏方官員希望這能成為未來美國軍援的穩定管道。但美烏雙方目前都未具體說明協議內容。英國廣播公司BBC取得該協議的草案版本,並根據草案內容與雙方公開聲明整理出的七大重點:

1. 美國不要求烏克蘭償還援助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先前曾要求烏克蘭償還他所稱高達3500億美元的戰時援助,這項條件遭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斷然拒絕。但美方似乎做出了讓步。烏克蘭總理什米哈爾(Denys Shmyhal)表示,協議中並未規定烏克蘭需償還任何所謂「債務」。

2. 川普稱協議讓美方將獲得更多回報

川普將這項協議形容為對美國划算的交易,並聲稱相較拜登(Joe Biden)政府投入的金額,這項協議「理論上至少能為美方帶來更多回報」。

3. 美國對普丁語氣轉趨強硬

此次協議的美方聲明中,語氣對俄羅斯異常強烈,這與川普政府過去的語調不同。

美國財政部聲明中提到「俄羅斯的全面入侵」,並補充說「任何國家或個人,若資助或供應俄羅斯戰爭機器,都不得從烏克蘭重建中獲益」。

這番話可能讓基輔當局感到鼓舞,因為烏方一直要求美方在與莫斯科的停火談判中,對俄國施加更多壓力。

4. 石油與天然氣項目納入協議

儘管外界多聚焦於烏克蘭的礦產資源,此協議實際上也納入石油與天然氣的新項目,以及相關基礎設施。根據協議內容,所有資源仍屬於烏克蘭所有,美方僅獲得共同開發權。這被外界視為烏方立場的軟化,因為早期版本的協議草案並未包括油氣項目。

5. 不妨礙烏克蘭加入歐盟

烏克蘭長期尋求加入歐盟,正式入盟談判於去年6月啟動。基輔一度擔憂,此協議若讓美國投資人獲得優先權,可能會與烏克蘭與歐盟已有的原物料戰略夥伴關係產生衝突,進而影響其入盟資格。

但協議文本中明確指出,美國承認烏克蘭有意加入歐盟,並同意該協議不應與此產生衝突。協議亦指出,若烏克蘭為了履行歐盟入盟義務而需要調整協議內容,美方將「本於誠意重新協商」。

此外,烏方也表示,美國將支持烏克蘭吸引更多來自歐盟與其他地區的投資與技術轉移。

6. 前十年獲利全數再投資於烏克蘭

另一項值得注意的條款是:在重建基金啟動的前十年,所有獲利都將「全數再投資於烏克蘭經濟」。

若美方十年間未獲財務回報,這項條款將格外關鍵。烏克蘭方面表示,基金的所有資金都將用於國內重建與新計劃。

十年期滿後,基金獲利才可由雙方分配。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向福斯新聞(Fox News)表示,這項協議向美國民眾傳遞出一個訊號:「我們有機會參與其中,獲得部分資金與軍援的回報,並成為烏克蘭成功的部分夥伴」

7. 雖見美方軍事承諾 但仍非定案

美方將此協議視為持續軍援烏克蘭的重要條件之一。烏克蘭第一副總理斯維雷登科(Yulia Svyrydenko)專程赴華盛頓簽署協議,並表示協議設想未來美國將提供新援助,例如防空系統。

這也可能象徵川普政策轉向。自川普回鍋白宮以來,一直希望逐步縮減對烏軍援。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此協議最終將對戰爭態勢產生何種影響。克里姆林宮尚未對此協議發表回應。

協議未納入具體安全承諾,而這正是烏克蘭與歐洲多國長期要求美方提供的具體保證。但川普始終不願做出如同拜登政府般的軍事承諾。

相反地,這份協議中的經濟承諾才是美方持續支持的基礎,意味著美國對烏承諾仍有不確定性,這也使烏克蘭最重要盟友的支持顯得相對脆弱,美方隨時可抽身離去。

 

延伸閱讀

YT-梅花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