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加徵船舶費、歐央行降息  中共政治局即將開會因應

大陸總理李強(中)17日向民間喊話,提振投資與消費信心。圖/取自新華社
大陸總理李強(中)17日向民間喊話,提振投資與消費信心。圖/取自新華社

為因應日益嚴峻的國際經貿情勢,包括李強在內的總理及副總理日前分赴各地調研,李強17日更向大陸民間信心喊話稱,要「力促進社會預期穩定向好,形成應對風險挑戰、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外界推測,中共可能將在4月底召開政治局會議,應對中美關稅戰變局。

大陸今年面對的國際經貿情勢異常嚴峻。美國加徵大陸245%關稅後,歐洲央行當地時間17日宣布降息25個基點,美國總統川普則藉此施壓聯準會降息;與此同時,美方又宣布對所有停靠美國的中國建造及中國擁有的船舶收取費用。

當前大陸經濟復甦的最大難點就是民間的信心不足,因而影響投資及消費。為此,李強1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第13次專題學習,主題是「加強預期管理,協同推進政策實施和預期引導」;李強在會中提到,在宏觀經濟治理中,不僅要注重供需平衡調控,還要注重預期管理與引導,不斷提高宏觀調控效能,實現「穩預期、強信心與穩經濟的相互促進」良性迴圈。也就是研討如何增強大陸民間的投資及消費信心。

《北京青年報》旗下「政知見」公眾號更點出,「預期管理」是宏觀調控的重要內容和手段,是政府部門通過政策信號、資訊溝通和輿論引導等手段,向市場傳遞指向明確、邏輯一致的資訊,引導微觀主體對經濟形勢、政策走向、未來發展等形成合理預期的宏觀經濟治理方法,「對提振信心作用重大」。

在此次國務院專題學習之前,李強,副總理丁薛祥、何立峰、張國清、劉國中,以及國務委員諶貽琴分別赴北京、廣東、河北、陝西、黑龍江、廣西等省份,聚焦擴大內需、科技創新、穩外貿、國企改革、食品安全、防洪減災等議題進行調研。除了食品安全、防洪減災等日常政務考察外,擴大內需、科技創新、穩外貿、國企改革都是官方目前搶救經濟大作戰的關鍵問題。

從國務院密集的地方調研及學習活動中,廣東的「范乃星的資本市場分析」公眾號推測,中共將在4月底召開政治局會議,以因應4月份爆發的中美關稅戰,讓今年經濟成長能「保五」。

貼文指出,今年4月的中共政治局會議背景與往年背景不一樣,主要是美國4月2日開始掀起的對等關稅和中國的反制。

2024年政治會議的時間是4月30日,2023年是4月28日,2022年是4月29日,都是最後一個工作日,故貼文推測,今年政治局會議也可能是最後一個工作日,即4月30日。

貼文點出,中共已經為4月底召開政治局會議做準備,4月9日,李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會議通稿稱,「大家還就應對外部衝擊、推動經濟持續向好提出意見建議」、「同時要清醒看到,外部衝擊對我國經濟平穩運行造成一定壓力。我們對此已經作了充分估計,做好了應對各種不確定因素的準備」。

貼文指出,一般情況下,4月政治局會議距離3月兩會閉幕才1個多月,不會有新的政策,因此,去年是到9月24日才加開政治局會議,提出「穩樓市房市」的新政策;但今年4月底的政治局會議,是在中美關稅戰的背景下召開的。即使沒有提出新政策,至少也要提振民間的投資與消費信心。

延伸閱讀

YT-梅花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