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政壇掀起軒然大波,極右派「國民聯盟」(RN)主席勒龐(Marine Le Pen)遭巴黎刑事法院判決貪污罪成立,被處「4年刑期(兩年緩刑)、罰款10萬歐元、5年禁選」的重罰。這意味著勒龐已無緣2027年總統選舉。資深媒體人曾淯菁在臉書發文質疑,這場判決究竟是依法審判,還是針對高民調候選人的「預防性打擊」?
曾淯菁在其臉書文章中寫道,「2025年3月31日,巴黎——法國政壇一聲驚雷!極右派領袖、國民聯盟(RN)主席瑪琳.勒龐被巴黎刑事法院判決貪污罪成立,當場收到『組合套餐』:4年刑期(兩年緩刑)、罰款10萬歐元、外加5年禁選。也就是說——2027年總統選舉,直接出局。」她指出,勒龐雖表示將上訴,但「5年禁選即刻生效」,直言「這一刀砍得又狠又準,直取總統夢」。
法院指控勒龐在2004年至2016年間,與國民聯盟挪用歐洲議會提供助理的薪資約500萬歐元,用於補貼黨務運作,被視為幕後主謀。勒龐反擊稱,「這不是司法審判,是民主審判。」曾淯菁質疑案件時機,稱「正當她聲勢如日中天,這起多年前的老案突然被加速審理、重拳出擊,這『時機的巧合』,實在難以不令人產生聯想」。
曾淯菁說,「勒龐貪污還是民調太高?對於一個支持率高達37%、長年被稱為『法國川普』的政壇狠角色,這無疑是一次高空跳傘時突遭剪繩的事故。勒龐高喊政治獵巫,外界也開始起疑:這場判決,是法律的忠誠演出,還是建制派對高民調候選人的『預防性打擊』?」
「法國川普」?政策差異顯著
勒龐常被比喻為「女版川普」,但曾淯菁認為兩者差異甚大:「她常被簡化為『女版川普』,但兩人其實大不同,川普主要反非法移民,反DEI,但支持合法移民,甚至5百萬買綠卡。但勒龐強調『法國優先』,主張取消非法移民正當化條款、削減移民福利、退出申根協議、恢復邊境,還想限制宗教宰殺儀式(明著說是動保,暗地裡針對穆斯林)。」她指出,勒龐的政策不僅針對非法移民,合法移民也受波及,且因反「政治伊斯蘭」立場,常被貼上「排外」標籤。
在經濟方面,曾淯菁認為勒龐「試圖端出『左派經濟+右派價值』的政治便當,吸引工人與小市民——減能源稅、漲最低工資、保護法國企業,聽起來很討喜,但問題來了:這些錢從哪裡來?」她批評勒龐的保護主義與反全球化傾向恐與歐盟規則衝突,「面對高失業與巨額赤字的法國,勒龐的經濟政策常被批為紙上談兵,根本沒用財務試算表算一下」。
歐洲議會貪污頻發 勒龐案「選擇性執法」?
曾淯菁提到歐洲議會近年貪污醜聞不斷:「華為行賄案最近剛爆,15名議員涉嫌收賄,比利時警方搜了議會多處。2022年『卡達門』事件,多名議員被指控收受卡達與摩洛哥金援,至今還在查。」她質疑「在這種狀況下,勒龐那500萬歐元顯得既不驚天也不駭俗。偏偏她的『老』案子判得『又快又狠』,還直接剝奪參選資格,這不禁讓人問:這真的是司法獨立?還是『選擇性執法』的藝術表演?」
根據《Le Journal du Dimanche》最新民調,勒龐支持率達37%,穩居領先。曾淯菁質疑,民調太高變成一種危險?報導標題甚至挑明:「他們」會讓她失去參選資格嗎?答案是——真的會。「他們」指的就是:體制,那些從移民,全球化,歐盟體制獲利的菁英們。「勒龐的崛起,反映法國社會對移民與全球化的反彈,這股潮流遍及歐洲,令建制派擔憂萬一哪天,一位真心想脫歐、反全球化的總統上台怎麼辦?」
曾淯菁表示,「所以回到原點:這場判決,是依法治國的展現,還是民調太高的懲罰?勒龐在助理薪資上的確有爭議,但偏偏選在她聲勢最高、時機最敏感之際開鍘——這刀子,未免太準也太急。」她警告,當選民支持體制不喜的人選時,「體制是否會出手『修正』選舉結果?」並預言:「勒龐或許失去了2027,但她代表的民意,可能反而因此更加堅定。這場政治風暴,看起來還只是序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