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立院國情報告 賴清德能創下憲政慣例?

總統賴清德到立院「國情報告」能成行?朝野立委能達成共識?圖/中央社
總統賴清德到立院「國情報告」能成行?朝野立委能達成共識?圖/中央社

立法院會今天(10日)在朝野無異議的情形下把「邀請準總統賴清德到立法院國情報告」的提案逕付二讀,下周一將由立法院長韓國瑜召集朝野協商,討論詢答方式。這屆立法院是否能創下憲政慣例?目前看起來起手勢很樂觀,不過民進黨團如果過於「保護」賴清德,或是藍白兩黨團過於表現自己,這個所謂的「創下憲政慣例」偉大口號,恐怕只會淪為朝野口水的鬧劇。

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四條第三項規定,立法院得於每年集會時,聽取總統國情報告,而立法委員於總統國情報告完畢後,得就報告不明瞭處,提出問題;其發言時間、人數、順序、政黨比例等事項,由黨團協商決定。

就是「黨團協商決定」這六個字,使得目前沒有一位總統到過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更是下周一朝野協商最大的變數。

雖然國民黨團和民眾黨團都口口聲聲說會尊重總統職權、不會為難,但是卻有意無意釋放出「113位立委都要問」或「各政黨推派幾位發問,依序回答」的立場,而民進黨更是在協商前,一直強調「不可能是即問即答」,若三黨都已有「心證」,可以想見,下周一的朝野協商可能「各說各話」,甚至「毫無共識」。

除了詢答方式有得吵外,總統跟院長誰先報告?也將成為朝野角力焦點!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說得明白「準總統賴清德在520就職後到立法院做國情報告,符合中華民國憲法,呼籲賴清德多跟國會溝通,了解新民意,對於國家整體發展都有正面效益;等賴清德完成國情報告後,兩周內,也會請行政院長卓榮泰來立院進行施政報告,朝野和諧是重要關鍵,共同推動國家的進步發展」。

但是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說,「依照現行憲法規定,對立法院負責的是行政院,分工上,總統負責兩岸外交、院長則是內政部分,基於憲政原則,應該由卓榮泰先進行施政總報告跟詢答,總統之後再應邀到國會國情報告,若總統先進行國情報告,就僭越了憲法規定國會監督對象,民選總統並不直接對於立院詢答憲政慣例」。

因此,在「詢答方式」和「總統、閣揆誰先誰後」不確定的情形下,若民進黨真的無意讓賴清德前來立院報告,勢必會設定一堆前提讓協商破局。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