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城/梅花新聞網主筆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於11月7日在日本國會公開對台海議題表態,她表示:「台灣有事將被視為日本存亡事態,日本有權行使集體自衛權,採取軍事行動。」這番言論明確指出日本對於北京若採取武力統一時,日本將採取介入的反應。這是日本現任首相首次對此敏感議題的公開表態,不但嚴重挑戰中國大陸主權伸張的底線以及國家統一的紅線,同時,日本作為二次大戰的侵略者與戰敗國,這種發言更是挑戰了二戰戰後秩序的安排。
因此,北京的反應不僅強調中國主權事務不容外部干涉,更祭出《聯合國憲章》中的「敵國條款」,提醒世界,特別是日本,不要忘記日本在二次大戰期間對中國與亞洲曾經犯下的戰爭暴行,更警告日本作為戰敗國,二戰戰後秩序安排的國際效力依舊存在。
所謂「敵國條款」涵蓋憲章中第53條、第77條與第107條的相關規定,這些條款共同針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軸心國(德國、義大利和日本)所設立。第53條允許區域組織在未經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授權的情況下,對再次推行侵略政策的敵國直接採取包括軍事手段的措施;第77條涉及將敵國分割的領土置於聯合國託管體系之下,規範這些領土的處置及託管方式;第107條為敵國條款核心,明確規定戰勝國對二戰中原軸心國因戰爭敵對行動享有繼續執行的權利,並保留在敵國再度侵略時可採取行動的法律基礎。
這套「敵國條款」的設立主要是為了防止軸心國再次侵略,確保二戰戰勝國在維護戰後秩序和防止侵略重演上有法律依據。它使戰勝國不受憲章第二條第四款所規定的限制,可以不必經由安理會程序就採取必要行動。敵國條款雖然在1995年經聯合國大會決議建議修改,但憲章修改必須經過三分之二會員國及安理會同意,極難通過,至今敵國條款依舊存在,成為日本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對大國而言,敵國條款本就是二戰戰後秩序安排中最赤裸的語言,何況中國這把劍早已磨刀霍霍。這把劍不只針對日本,也遙指美國在東亞的核心利益。
24日,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針對國際特別是東亞情勢進行溝通。10月底兩人才在韓國釜山舉行雙邊會晤,同意貿易暫時休兵,為何不到一個月又通話,顯然是因近期中日緊張升高,危及東亞穩定,已到了必須進行大國協商的地步。
川習通話第一時間究竟由何方主動,外界眾說紛紜。但隔日美國財長貝森特在接受媒體訪問時,首度證實該通電話是由川普主動致電習近平,並重申美國對台灣立場並未改變。既然是美方主動,整件事的方向與性質就完全不同。
美國看到北京提起敵國條款,明白事態嚴重。與其讓北京以維護戰後秩序為名採取行動、重新安排二戰後對日本的大國利益,不如主動入局。畢竟二戰秩序是美國至今仍能控制日本的法理基礎,美國也絕不願放棄。
《華爾街日報》獨家報導指出,知情人士透露,習近平在與川普長達一小時的通話中,用近半時間強調「台灣回歸中國是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部分」。報導還指,當天稍晚川普親自致電高市早苗,語氣「溫和」,僅「建議」她避免在台灣問題上過度挑釁,並未要求她收回談話。
高市早苗26日表示,日本對台灣的態度不變,但依據《舊金山和約》,日本沒有立場認定台灣法律地位。這顯示她願意回到二戰後秩序的框架,但對敏感軍事表態沒有進一步說明,也未表示收回言論。川普在25日則稱與兩人通話愉快,還說「那個區域目前情勢良好」。
目前高市雖然對「台灣回歸中國」的二戰秩序沒有異議,但未進一步收回發言。這是否能止息風波,使北京就此鳴金收兵,恐怕不樂觀。然而美國主動出面,先與中國、再與日本通話,從中穿針引線,已透露出不同以往的意義。
首先,美國認真對待中國對於「敵國條款」的警告。「敵國條款」不是說給日本聽的,而是大國間的暗號。美國不但看到這個暗號,也相當程度認為以中國當前軍力,這可能轉為行動。
第二,川普的外交思維是赤裸裸的大國政治。從他給烏克蘭的28點和平計畫以及對委內瑞拉的軍事威脅即可看出。世界大事只是幾個大國之間的交易折衝,即便是歐盟、日本等盟友都未必能上桌。
第三,國內政治權力穩固優於盟友關係。美國明年面臨大選,物價與農民生計將影響共和黨選情,為挽救選情,必須與中國維持友好,因此貿易戰休兵,更不能讓日本在此時橫生枝節。
美國戰略界認為,中國是否想取代美國成為超級霸權仍有爭議,但成為區域霸權是確定的,而美國已很難扼殺中國的區域野心。中日緊張未必就此結束,背後還會有更多大國角力。但從以上三點可看出,這兩通電話開啟了中美共管東亞秩序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