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26日在總統府記者會上,說出「北京當局以2027年完成『武統台灣』為目標」,引發全台輿論炸鍋,不少民眾擔心是不是不用買房了。房產達人廖家成在臉書粉專分析,現在房市真的比想像中冷很多,且現在完全沒有開打前會有的封鎖、斷航、股市熔斷、銀行限制匯兌、外資全面撤離等現象,他認為有自住需求的民眾,現在反而是進場好時機,強調影響台灣長期房價的,永遠是供需、利率、移動人口、成本、土地稀缺,引發網友正反議論。
廖家成昨日在臉書以「2027武統說炸裂全台:現在到底還要不要買房?我給你最老實的答案」發文表示,他以5點說明,第一,「現在房市真的比你想像中冷很多」,2025整年,台灣房市相當悶,包括預售屋成交量「崩87%」、全台移轉量創9年新低、建商不講,但暗降很多。他認為,「房價已經先被『武統恐慌』修理過一次了,現在反而是這幾年議價空間最大的時候。」
其次,廖家成指出,2027是「有能力」,不是「一定會打」,真正會讓房市崩盤的不是「有能力」,而是封鎖、斷航、股市熔斷、銀行限制匯兌、外資全面撤離等,如果真的要開打,這些徵兆會提前幾週、甚至幾個月出現。等到那些事情發生,也不可能買、也賣不掉,市場一秒凍結,「現在沒有任何徵兆,所以2027這個時間點,對市場來說早就 price in(提前反映)完了」。
針對自住需求,廖家成認為,現在其實是好時間,如果是住家裡擠不下、小孩要換學區、結婚生小孩、想搬離老屋、想要人生有自己的空間,又能負擔不用高槓桿,會住10年以上,真的不需要因為2027而停下來,「買房不是買2027,是買2035、2040的生活品質。你今天不買,三年後你還是會面對同一題,只是價格不一樣」。
但是對於投資客、短線客,廖家成則不建議,因為2026至2028會是「風險多、流動性差」的年代,包括市場心態不穩、全球升降息不確定、台海議題反覆、政策變數多、投資客已經退潮,「短線要賺價差很難,你要的不是『便宜』,而是『流動性』,但現在市場沒有」。
最後一點,廖家成說,最怕的不是戰爭,而是被恐懼困在原地,他提到,1996飛彈危機、2008金融海嘯、2022裴洛西來台,每一次大家都說:「完了,這次會崩」,結果十年後回頭看,房子都一間比一間貴。,不是因為台灣人笨,是因為:「台灣真正長期影響房價的,永遠是供需、利率、移動人口、成本、土地稀缺,不是新聞標題。」
廖家成總結,如果本來就需要住、住得起、看準特定區域,這一兩年反而是最佳的「議價窗口」。等到2028至2030 情勢真的趨緩,買氣一定會再回來,價格又要往回補。但如果是高槓桿、短線、想賺快錢,那現在不適合。這是一個需要理性討論的題目,不是一句「會打/不會打」就能解決。
下方網友留言表示,「即時行樂,該買就買,未來就交給未來,沒人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有需求有能力就買,因為家庭幸福無價」。也有網友說,「房價沒跌到剩一半 個人不信會打來」、「房價漲跌都OK,但沒流動性很致命,要換房都沒辦法」、「說真的不是很剛需很剛需的就暫時不買了」、「臺灣人新生兒越來越少,房子越來越貴,現在買房是找阿呆接盤」、「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就算統一了,還是要住房子啊」。
有網友指出,「我看再怎麼降,也降不回幾年前了,疫情剛結束時一次漲太多了,我看房子看好久了,35年老房、室內33坪需整理,賣1580,還要拆除老舊裝潢棄運+裝修,一個老房子還要花快2000萬,等了好久,看市場也沒降多少」。
《批踢踢實業坊》(PTT)論壇上的網友發文表示,「房貸還是需要繳啊,戰後就讓你新新台幣兌人民幣4:1,發行新新台幣,你欠款就是以新新台幣繼續繳,別傻了怎麼可能不繳,難不成澳門、香港回歸就不用繳房貸噢」。下方鄉民留言表示「早說過限貸是故意不讓中產脫產外逃。準了吧」、「香港澳門還是獨立貨幣」、「房貸還完那些中老年人定存族絕對翻臉」、「假如台灣全部回歸中國,就跟港澳一樣,雙軌並行而已,欠銀行的錢一毛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