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少數人專「美」於前 潘思廷倡藝術平權

潘思廷創立藝術共感平台,讓藝術變得更親民。圖為大可創藝籌辦的演出表演。圖/取自大可創藝臉書
潘思廷創立藝術共感平台,讓藝術變得更親民。圖為大可創藝籌辦的演出表演。圖/取自大可創藝臉書

陳碧涵在電台主持「與美感教育共舞」,日前專訪大可創藝創辦人兼執行長潘思廷,她倡導藝術平權、創設藝術接口平台的動機和實踐讓人感嘆,創造藝術本身固然是美的,而發展藝術共感平台又何嘗不是美好的體現呢!

潘思廷從小寄宿在親戚家,一天僅有20元餐費,有位早餐店阿姨充滿愛,資助了捉襟見肘、猶豫不決、不能隨心所欲購買餐點的她。扶持她三年餐食的早餐店阿姨,曾經送一卷收錄了自己歌聲的卡帶給年幼的她,那是令潘思廷至今難忘的歌聲與畫面,這也影響了潘思廷一路以來的人生選擇。

潘思廷視藝術為抒發情緒的出口,求學期間,儘管要辛苦打工,也非要接觸藝術不可,心中渴望能就讀戲劇科;後因抵擋不住父母的期待,念了科技管理,深受煎熬,身陷憂鬱症中。從那之後,潘思廷總會做微積分數字轉變為音符的夢,明白內心依舊嚮往藝術、需要藝術,於是做了重大抉擇,考取中國文化大學國劇系,接觸了導演專業養成之路。

​​在經歷各式各樣的人生歷練後,潘思廷發現,尙有許多群眾仍難以摸索進入藝術殿堂,於是以資源開發的專業,創立觀眾、藝術家以及各單位的接口平台,希望用大家都看得懂的方式,服務更多族群,讓更多人接觸藝術。

​平台也同步推動多面向藝術平權,讓聾人成為舞者,讓小寶寶也能無礙進劇場玩藝;還設立A++點子學校,讓藝術各領域人才相互交流,切磋成長;多元藝術內容結合後,將導向市場層面,致力形成市場,建立品牌,擴大產值價值。

​潘思廷期待能為各族群藝術家找到支點,讓不同群眾接觸到各自需求的藝術製作,在各個階段種下美感種子,用愛屋及烏的胸懷,創造一次又一次善的循環,讓美好能隨處發生。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