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國防軍參謀長克萊松(Michael Claesson)警告,俄羅斯正結合基礎設施攻擊、虛假資訊與選舉操弄,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內部製造分裂,而西方日益加劇的政治極化更成為其混合戰的「理想溫床」。他並示警,莫斯科「隨時可能」在波羅的海國家或歐洲其他地區測試北約第5條(Article 5),俄方為達目的不惜承擔巨大戰略風險,而這場對抗將可能延續整整一個世代。
《金融時報》報導,克萊松表示,俄羅斯如今結合「破壞行為、特殊行動,甚至針對個人發動攻擊」,並鎖定關鍵基礎設施,同時「利用資訊環境中的脆弱點」,目的在於「分化我們」以及「瓦解社會凝聚力」。
克萊松說:「西方許多國家存在一定程度的政治極化,對任何推動混合戰的操作者而言,當然是個可大肆利用的理想溫床。」
他的發言前數天,波蘭才指控與俄羅斯情報單位相關的人員破壞鐵路系統。近來,俄羅斯也被指涉入多起無人機闖入歐洲領空事件,並在歐盟選舉期間散布虛假資訊。
克萊松警告,北約也應提高對俄羅斯在北非活動的警覺。他指出,俄羅斯在當地控制移民與毒品的走私路線,還涉及其他犯罪行動。他說:「這些網絡會非常快速地……流入整個歐洲與北約領土」
隨著烏克蘭戰爭邁入第5年,歐洲各國正加緊強化基礎設施與防禦能力,以防俄羅斯發動更多直接攻擊,尤其是針對北約東翼。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本周提出一份國防產業發展路線圖「路線圖」(road map),目標是更新軍購規範,包括簡化跨境流程、改善基礎設施,以便軍隊能快速在歐盟境內調動。
今年5月,歐盟啟動1500億歐元貸款計劃,用於協助成員國投資國防。該方案規定,使用這筆貸款購買的軍備,其零組件中,來自歐洲經濟區(EEA)或烏克蘭以外的部分不得超過35%。
儘管瑞典並未申請這項計劃,克萊松仍表示,對於「財政情況困難」的成員國而言,這對提升軍力而言是一項重要工具。
然而,他也警告,不應過度強調優先採購歐洲製造的軍品,因為各國的國防工業都在全球範圍運作。他說:「現階段(歐洲)生產能力不足以滿足所有需求……讓自己侷限在此,完全行不通。」他指出當務之急是削減國防生產相關的繁文縟節,並形容目前的官僚程序「極度掣肘」。
克萊松也談到北極融冰所帶來的風險,指出這將影響俄羅斯的第二擊能力。不過,他補充,俄羅斯若要維持在北極的優勢,需要「龐大投資」,因為俄軍在當地的許多軍事設施都建在逐漸解凍的永凍土上。
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 19日也報導,克萊松認為,歐洲必須準備面對一場與俄羅斯的「世代性」長期對抗。他示警,俄羅斯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測試北約集體防禦承諾。
克萊松向Politico表示:「我確信,他們隨時準備在波羅的海國家或歐洲其他地區測試北約第5條(Article 5)。」第5條為聯盟的共同防禦條款。
他說:「他們願意承擔巨大的戰略風險,只為取得他們認為能取得的所有利益。」他並指出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過去的軍事行動:「我們在車臣、喬治亞與克里米亞都看過。」
克萊松警告,無論美國的外交努力是否能終結烏克蘭戰爭,莫斯科都不會停止測試北約。他說:「整個西方正處於與俄羅斯的系統性衝突中,解決將需要非常漫長的時間。我們基本上在談一整個世代……這不會因為烏克蘭停火或簽署和平協議而消失。」
他認為,這一現實應促使各國調整優先順序。目前各國過度專注於俄羅斯重建傳統軍力的未來威脅,反而忽略俄羅斯此刻正利用歐洲內部分歧的做法。
克萊松強調,歐洲必須堅定反制莫斯科。他說:「對方唯一聽得懂的語言就是武力。我們必須立場堅定……一再退讓根本不是答案,反而只會鼓勵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