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惡化僵局解方 學者:唯有日方妥協才有轉機

新華社發出賴清德抱著日相高市早苗大腿的插畫批評,「玩火者必自焚」。圖/取自新華社臉書
新華社發出賴清德抱著日相高市早苗大腿的插畫批評,「玩火者必自焚」。圖/取自新華社臉書

日相高市早苗「台灣有事、日本有事」的言論引爆大陸與日本外交危機,雙方緊張關係如何緩解,多名學者指出,事件是否能止血,關鍵在於日方是否願意調整姿態包括道歉、撤回說法,或由日本政府出面修正論述;若東京仍維持強硬姿態,中日僵局將難以在短期內緩和。

根據《星島日報》報導,全球化智庫理事長王輝耀表示,中美元首於韓國會晤時完全回避台灣議題,在台海整體趨緩的背景下,高市卻拋出「台灣有事論」顯得極不合時宜。他直言,高市的談話不僅是對區域局勢的誤判,也成為刺激北京的導火索。

王輝耀認為,「若高市能主動道歉或收回言論,當然是最妥善的解決方式。即便不是她本人,日本內閣若能及時補位,也能替東京止損。」

據星媒《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也認為,北京與東京18日在北京的磋商「未能發揮實質作用」,雙邊僵局勢必再延長。

李明江指出,中方接下來可能持續加碼施壓,包括經貿、出口與官方往來等層面的反制範圍都可能擴大,整個事件短時間不會迎來轉折,除非日本展現更明確的妥協姿態,至少部分滿足中方「收回言論」的要求。

日本創價大學教授林大偉則分析,即便日本內部希望快速降溫,恐怕也力有未逮,這輪緊張將比以往更久,日本方面低估了中方對台灣議題的敏感度,也低估了自身言論造成的戰略衝擊;他認為,此次的外交危機可能重塑未來數年的中日互動邏輯。

輔仁大學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何思慎則指出,當前的中日裂痕恐是1972年建交以來最嚴重的一次;他分析,中方一連串針對旅遊、留學、電影上映與商務活動的反制措施,等於啟動一種變相的「禁日令」,其目的不僅是施壓,更是要迫使日本在「台灣有事」的戰略判斷上重新回到北京設定的軌道。

何思慎強調,高市的言論已撼動雙邊互信根基,後續是否降溫端看日本的政治選擇。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