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再談晶片產業:不責怪台灣奪走100%生產 美晶片回流可期

美國總統川普(右)在美沙投資論壇中再談台灣晶片,說不他不責怪台灣,且未來晶片都將回流美國,圖為輝達CEO黃仁勳(前右二)與馬克斯(前右三)也受邀參與論壇。圖/取自The White House X
美國總統川普(右)在美沙投資論壇中再談台灣晶片,說不他不責怪台灣,且未來晶片都將回流美國,圖為輝達CEO黃仁勳(前右二)與馬克斯(前右三)也受邀參與論壇。圖/取自The White House X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近日再將台灣推向國際焦點,他19日在華盛頓舉行的美沙(沙烏地阿拉伯)投資論壇上指出,美國30至40年前曾完全主導晶片產業,但如今幾乎100%的晶片生產被移往台灣。川普強調,他不責怪台灣,而是責怪歷任美國總統未能保護本國產業。

「台灣奪走美國100%的晶片產業,因為過去沒人願意保護這些產業。」川普說,如果當初美國針對出口產品向台灣課徵高達250%關稅,晶片產業就不會外流,美國的英特爾也可能成為全球巨擘。

川普表示,台灣目前幾乎生產全球100%晶片,這讓美國「非常丟臉(disgraceful)」,但好消息是,這些產業正在回流美國。川普的論述引發全球關注,尤其與台灣半導體產業息息相關的台積電與輝達等公司,都可能受到政策與市場動態影響。

外國技術人員助力晶片回流

川普在論壇上指出,以晶片產業與外國技術人員為例,美國無法僅依靠本地勞動力運營大型晶片工廠,必須引進外國技術人員。他說,「你無法開設一座耗資數十億美元的大型晶片工廠,就期望能從失業人口中直接聘用人手來運作。」、「他們必須帶來成千上萬的人員,我會歡迎這些人。」

美國總統川普在美沙投資論壇中演講。圖/取自The White House  X

美國總統川普在美沙投資論壇中演講。圖/取自The White House X

川普強調,引入外國技術人員是擴大美國製造業、提升晶片產業的重要途徑。他說,這些外國專業人才會教美國人生產晶片,而美國人很快就能學會、做好生產工作。

對於輝達CEO黃仁勳,川普說,「我不認為你能僅靠不了解晶片的人來完成這件事。」他說,許多晶片、電池等高科技製造需要特殊技能,而現有美國勞動力尚不足以立即勝任這些工作。他以亞利桑那州的晶片工廠為例指出,這些外國工程師(包括來自台灣的技術人員)協助建立生產線,使美國晶片製造重新起步。

川普還提到,他支持H-1B簽證的立場可能會遭部分保守派批評,但他認為,讓外國技術人員教美國人製造晶片才是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做法(MAGA)。他總結說,美國過去「愚蠢地」將晶片產業流失到海外,特別是台灣,目前幾乎所有晶片製造都在台灣。他認為,透過關稅政策與引進外國技術人才,美國晶片產業將在短期內重回領先地位:「好消息是,一切都會回流到美國。這本應該一直在這裡。」

晶片、電池產業受政策影響

川普也提到,位於喬治亞州埃拉貝爾市(Ellabell)的電動車電池工廠,由現代汽車與LG能源合資,曾因美國移民暨海關執法局(ICE)突襲拘留300多名韓國籍勞工而短暫停工。川普說,他阻止了工廠停工,並與企業找到解決方法,如今外國工程師正在教美國勞工如何製作電池。

他說,晶片與電池生產極為複雜且危險,非普通勞工能立即掌握。川普認為,引進技術人員是讓美國快速重建產業能力、提升製造水平的關鍵。

台灣半導體產業人士指出,這一趨勢可能讓台灣在晶片人才輸出上持續發揮影響力,同時也讓台灣企業與美國企業的合作更加密切。

關稅與政策工具重新被提及

川普批評過去幾屆政府未善用關稅與政策工具保護美國產業。「如果當初晶片產業留在美國,今天誰也不會離開,我們可以掌握全球晶片大部分市場,」川普說。

他也批評前任總統拜登(Joe Biden)簽署的2022年晶片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這是給其他國家送錢,根本是災難。」川普強調,關稅政策正讓晶片回流美國,「晶片全都回來了,應該一直就在這裡。」

此外,川普重申,他的政策將促使投資回流美國,創造美國工作機會,同時保持與台灣等晶片生產國的合作。

對此,外媒引台灣官員回應說,台美在半導體領域合作長期穩健,此次回流將主要影響高階晶片製造與技術交流,而非整體供應鏈完全移轉。

台美產業鏈的未來與挑戰

台積電高層表示,美國設廠主要是擴充產能與保障供應鏈安全,仍以台灣為核心研發與製造基地。專家指出,若美國成功回流部分晶片產業,將增加台灣與美國的互補性,但全球半導體競爭格局仍由台灣、南韓與美國三方主導。

川普的H-1B政策與引進外國技術人員,可能讓台灣工程師在美國擔任關鍵技術指導角色,加速美國晶片回流。同時,這也可能促使美國進一步投資亞利桑那、喬治亞等州的高端製造業,建立本土供應鏈。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