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副教授林泰元、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黃彥華夫妻為了賺錢,竟罔顧學倫,將再生醫學研究成果交給民間公司,用於申請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新藥相關程序,造成台大與北醫上百億元的損失。台北地檢署18日依背信等罪起訴兩人並求處重刑。
檢方調查,林泰元、黃彥華兩人均長期投入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也是北醫向國科會申請「北醫再生醫學計畫」的重要主持人、核心成員。該研究延伸自台大前期研究成果,內容包含細胞培養方法、特性分析與重要實驗資料,依法屬台大與北醫共同持有,研究人員必須遵守保密義務。
據起訴書,兩人在執行計畫期間,未依規定維護研究成果,反將計畫核心技術中的 pcMSC 細胞重新命名為「MatriPlax」,並與美國 VitaSpring 公司及國內業者合作,準備以企業名義申請相關新藥程序。2020年7月,金湧長生公司首先申請「MatriPlax」商標,使用範圍涵蓋醫療用幹細胞產品;同年8月,華華大有公司再以相同名稱,向 FDA 提出 PRE-IND(送件前諮詢)申請,使用內容即包括再生醫學計畫的研究成果。
檢調於2022年搜索後,相關洩密及申請流程曝光。然而,相關企業並未因搜索而停止動作,2023年5月,金湧長生公司再次以 MatriPlax 名義向 FDA 申請臨床試驗(IND),最終獲得核准,使原本屬於台大與北醫的研究成果正式由企業掌握後續開發主導權。
北醫主張,若由學校或其衍生的新創公司提出IND(新藥臨床實驗)申請,校方可保留後續新藥開發及授權分潤的主導地位,如今申請權已落入企業,估計將造成約 122 億元的潛在損失。台大也因研究資料遭不當使用而受害。
檢方表示,林泰元與黃彥華在公費研究期間,未履行研究主持人應有的管理責任,將成果提供給企業使用,造成兩校損害。因涉案情節重大,起訴兩人並請求法院從重量刑。
再生醫學是一種利用人體天然修復能力的醫療技術,與傳統醫學切除病灶或僅緩解症狀的方式不同,再生醫學更注重改善整體健康。對於此案,有醫界人士說,這只是個案,兩校還是有許多傑出校友,希望大家不要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