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拋出「台灣有事」可能構成日本「存亡危機事態」後,中日關係急凍,北京以「組合拳」強硬回擊,其一便是發布「避免前往日本」的旅遊警示;分析師指出,大陸赴日旅遊也掀起退票潮,目前已約有49.1萬張飛往日本的機票被取消。
《南華早報》17日引述航空產業內部人士指出,截至目前,大陸航空公司已處理約49.1萬張赴日機票的退票手續,約佔日本航線總量 32%。
根據獨立分析師李瀚明提供的數據顯示,受影響航班比例在16日飆升至 82.14%,17日仍高達 75.6%,「退票潮最嚴重的航線集中在上海—東京、上海—大阪,損失以人民幣『數十億』計,其中七成為往返票。」
李瀚明指出,16日機票取消量是新預訂量的27倍,「自2020 年初疫情以來,從沒見過如此大規模的退票潮」。他提到,2020年2月當時正值農曆新年出國高峰期,但同時也是新冠疫情爆發之際,不過當時運載量較2019年同期大跌71%,創下大陸有史以來最大降幅。
為應對突發的退票潮,大陸國航、南航、東航等三大國營航空公司與多家航空公司緊急宣布,12月31日前的日本航線訂票可 免費退改,然而受衝擊最深的恐怕仍是陸籍航空。英國航空情報公司OAG高級分析師格蘭特(John Grant)直言:「中日航線由中國主導,前五大承運商全是中國航空公司,這場衝擊對陸方來說遠比對日本嚴重」。
實際情況也反映在旅遊平台上。綜合陸媒報導,大量旅客在「攜程」申請赴日機票退票成功,退款頁面甚至出現「日本航線客票特殊處置方案」。攜程客服證實,的確接獲多家航空公司通知,但須符合時間與航段規則,並非所有航空公司皆適用。另一平台「飛豬」則統一顯示「日本航線影響特殊退票」選項,但是否成功仍取決於航空公司回覆。
據了解,目前日本航空公司並未跟進,包括全日空、日航等公司截至目前未宣布類似免責退改政策。一名旅客向《華夏時報》透露,上周趁全日空促銷購買11月底行程、價值近萬元機票,然而大陸官方發布赴日風險提醒後,他決定取消旅行,卻被告知「公司尚未開放退票」,酒店更屬不可退訂,只能被迫照原計畫出行。
據日本國家旅遊局(JNTO)統計,2024年全年大陸赴日旅客達 698萬1200人次,年增187.9%,位居第二大客源、僅次於韓國。如今中日關係急劇惡化,其影響是否會如2017年「限韓令」般全面延伸至觀光業,仍有待觀察,但目前航空業已明顯陷入「海嘯第一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