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知情人士透露,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正研究如何迫使歐盟各成員國在網路建設中,遵循歐盟安全指南,逐步排除華為(Huawei)與中興(ZTE)的電信產品。不過,多國長期抗拒把華為問題等相關決策權交給布魯塞爾,未來恐引發政治對抗。
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報導,歐盟執委會副主席維爾庫寧(Henna Virkkunen)推動將執委會2020年提出的「高風險供應商排除建議」指引,轉為具法律約束力的規定。雖然電信基礎設施決策權在各國政府手中,但維爾庫寧的提案將迫使歐盟國家依照執委會的安全指導方針行事。
隨著歐盟與第二大貿易夥伴中國的經貿與政治關係日趨緊張,歐盟愈加關注中國電信設備商帶來的風險。外界擔心,若讓與北京關係密切的企業掌控關鍵國家基礎設施,可能危及國家安全。
維爾庫寧同時也在研究限制中國設備供應商參與固定網路建設的方案,因各國正加速鋪設先進光纖電纜以擴展高速網路。
據消息人士透露,歐盟執委會還考慮對非歐盟國家施壓,例如若受援國使用華為設備參與「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資金計劃項目,歐盟可能撤回相關資金援助。
歐盟對中鷹派:政策不一致構成重大安全隱患
歐盟執委會與華為發言人暫未回覆置評請求。中國外交部先前批評歐盟將華為與中興列為高風險供應商的說法「缺乏法律與事實依據」。
歐洲多國近期再度掀起對華為與中興的疑慮,德國與芬蘭正考慮對中國廠商實施更嚴限制。英國與瑞典早在數年前已全面禁用中國供應商的設備,但西班牙與希臘仍允許其設備進入本國網路。歐盟內主張強硬對中鷹派官員警告,這種不一致政策將構成重大安全風險。
禁令一旦推行,勢必引發政治角力。多國長期抗拒將華為問題的決策權交給歐盟執委會;電信營運商亦可能反對,認為華為技術價格更低、品質優於西方同業。
此一議題最初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首任任期內受到關注,當時華府禁止華為並極力遊說歐洲各國跟進。
歐盟執委會隨後制定「5G工具箱」(5G toolbox),呼籲成員國將高風險供應商排除於無線與核心網路基礎設施之外,但該工具箱並無強制力,因為關鍵基礎設施與國安政策屬各國自主權限。
瑞典雖全面禁用華為,但此舉引發中國報復,使其他國家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