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這個音樂類型長久以來透過其強大的戲劇敘事和音樂張力,喚起人類深度情感。然而,法國樂壇近期的發展,卻為這個受人喜愛的藝術形式投下陰影。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警告,由於法國政府對公共藝術資金大幅削減,法國歌劇陷入重重危機,甚至面臨從該國多數地區消失的風險。
法國歌劇多年來在該國文藝界中獨樹一幟。然而,法國經濟、財政及工業、數位主權部部長勒梅爾(Bruno Le Maire)日前卻宣布,將削減2億歐元(約台幣72億)的文化預算,尤其是「藝術創作預算」,這一決策在法國國內引發嚴厲批評。
《泰晤士報》報導,目前,除了巴黎等幾個大城市外,其他地方的古典音樂、歌劇演出越來越少,對於法國政府公共藝術資金驟減的不滿已醞釀數月,這股不滿上周達到高峰。法國電視台上月29日現場直播的古典音樂頒獎典禮(Victoires de la musique classique)意外成了抗議舞台。小提琴手尼科特(Ludovic Nicot)抓住機會,表達他的擔憂,這一舉動引起法國全國的關注。
尼科特大膽地搶過麥克風,公開指責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政府「犧牲文化,犧牲音樂。」這既是懇求,也是抗議,凸顯音樂家們對法國歌劇未來的憂慮。去年夏天,音樂力量工會(Les Forces musicales)就曾警告,該國將出現歌劇的「幽靈季」。
報導稱,這場爭議的核心是法國政府補助的大幅銳減,這些補助是許多文化藝術機構的生命之泉,特別法國首都巴黎以外的文化機構。批評者認為,法國政府的補助削減,威脅了法國文化遺產的本質。批評者憂心,如果沒充足的公共資金,像歌劇這種製作過程繁複、成本高昂的藝術形式,可能會瀕臨滅絕,最後就只剩巴黎和其他幾個大都市才有機會看到,法國豐富的歌劇傳統將消失於無形。
尼科特對政府資金決策的直言不諱激起波瀾,尤其是文化在社會中的價值,以及國家保護文化所扮演角色等議題上,引起更廣泛討論。隨著公眾領域辯論的展開,很明顯,不僅僅是歌劇的未來,對法國更廣泛的文化願景來說,賭注很高。
根據法媒報導,2019年,法國26家公共歌劇院共獲得3.6億歐元的政府補助。同年,這些機構透過售票自籌了1.47億歐元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