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緊張,但民眾從軍的意願卻相當低落。立法院預算中心4日指出,國軍自2021年至2024年間共招募志願士兵5萬2674人,但未服滿現役最少年限即提前離營者高達1萬2884人,比例達24.47%,累計應繳回賠償金額近8億9600萬元。
立院預算中心認為,提前退伍人數居高不下,顯示留才誘因不足,國防部應檢討制度並加強改善。預算中心在送交立法院的報告中指出,志願士兵提前離營現象不僅造成訓練資源浪費,也使部隊戰力維持與人力補充面臨壓力。
以2023及2024兩年度為例,提前退伍人數分別為1104人與1072人,賠償金額各達2.4億元與2.6億元,顯示流失情形仍無明顯改善。若加計軍費生任官後未滿服務年限即離職者,人力流動問題更趨嚴峻。
據《志願士兵服役條例》規定,志願士兵未服滿最少年限提前離營者,須按規定比例繳納訓練與裝備等費用。預算中心指出,儘管國防部已推動多元招募與職涯輔導,但基層人員反映勤務強度高、升遷不易、待遇有限,加上外界對軍職觀感偏低,皆為難以留才的主因。
國防部表示,近年已持續檢討志願士兵待遇與勤務環境,並透過加給調整、改善營舍設施與設置心理輔導機制等措施,以穩定人心;未來將進一步強化職涯輔導與留營誘因,持續精進軍人福利制度。
對於提前退伍比率偏高的現象,軍中退役人士與網路輿論也引起討論。有網友認為,「綠營整天羞辱軍人,有此結果並不意外」;也有人指出,軍人工作風險高、假期少,若待遇與社會尊重度不足,自然難以吸引長期投入。另有退伍軍人說,保家衛國的觀念不比從前,這是年輕人不想當兵的原因之一。
預算中心說,國防部應針對離營原因進行系統性分析,建立預警與輔導機制,並加強教育訓練內容與單位管理效能,以降低提前退伍率。報告並建議,除檢討賠償制度執行成效外,應同步強化留才方案與部隊生活品質,避免志願士兵「進得來、留不住」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