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鯤號潛航時間未定 交艦期程難料 《國家利益》:台灣內部管理不善

國造潛艦原型艦海鯤艦6月17日再度於高雄港浮航、駛出高雄港外,進行第一次海上測試(SAT)。圖/中央社
國造潛艦原型艦海鯤艦6月17日再度於高雄港浮航、駛出高雄港外,進行第一次海上測試(SAT)。圖/中央社

台灣自製的潛艦原型艦「海鯤號」原定11月交艦,但進度難預期。被外界質疑如同國王新衣,未來也有可能發展成為訓練艦的可能,如果未來不能如期服役,台灣的潛艦自製的教訓價格不免太過高昂。

日前日本蒼鯨號潛艦順利下水,造價只花了148億台幣。國造潛艦「海鯤號」11月交艦恐跳票,而空軍方面購自美軍的F-16 V戰機2026年底交機更難達成。美國《國家利益》雜誌(The National Interest)評論指出,台灣的國防自主計畫因內部管理不善,面臨嚴重威脅。「海鯤號」至今僅能測浮航。

依合約,海鯤號須於11月交付海軍,且必須完成浮航、淺水潛航、深水潛航等海測科目,也須完成操雷射擊驗證,但台船無法達到上述目標。

國防部10月20日鬆口,潛艦建造若是首次自製,國際上一般是7年,也有國家花16年才完成,坦言「確實沒有理解現實可能遭遇的困難」。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刊登「華府台美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孫廷禎發表的專文〈台灣潛艦困境的教訓〉,剖析台灣的國造潛艦(IDS)計畫。

文章揭露台灣在推進雄心勃勃的國防自主計畫過程中,正因內部管理不善、資源匱乏與合約商內鬥,而面臨嚴重威脅。

國防部長顧立雄3日在立法院表示,「海鯤號」首艘的建造成本,包括人力總計約368億元。預計海鯤號11月會做一次浮航測試,海軍參謀長邱俊榮強調,「海鯤號」絕對沒有外傳滲水問題,也表示原型艦海鯤號不會追加預算。後續艦會不會追加時,顧立雄與海軍只說會再做評估。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