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水庫光電板清洗鬧翻天 大陸沙漠卻養出「光伏羊」 還整廠輸出紐西蘭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的「塔拉灘」沙漠,發展出一種「牧光互補」的環保模式。圖/取自央視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的「塔拉灘」沙漠,發展出一種「牧光互補」的環保模式。圖/取自央視

有時,大陸經驗很值得台灣參考,堰塞湖導流是一個,現在又多了一個「光伏羊」的成功案例;台灣在水庫架設太陽能板發電,清洗造成的環保爭議鬧到現在,還未平息。但早在幾年前,大陸就在沙漠架設太陽能板,並利用清洗的水來養魚、養羊,養出「光伏羊」,讓光電廠和牧民雙贏,同時還將整套模式及設備輸出到紐西蘭。

架設太陽能板最大的問題是保養,若不定期清洗板上的灰塵、鳥糞等污垢,長期下來,會降低發電量;但清洗需要人力、物力,成本高,而且,若清洗的方式不對,還可能造成二次汙染。這次水庫清洗光電板之所以會造成重大爭議,主要就是環保考量。

大陸架設光電板的地點和經營模式跟台灣大不同,首先,西北有大片沙漠,日照充足,發電量大,而且,在沙漠架設太陽板,必須先做防沙、固沙工程,有助控制沙化問題。

當然,在沙漠裡架設太陽能板和維護的成本也不比在水庫區低,因為,清洗太陽能板上的沙塵,必須使用珍貴的水;最麻煩的是,沖洗太陽板的水流到地面後,會造成雜草叢生,又需要大量人力除草,又是一大筆開銷。但在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的「塔拉灘」沙漠,卻發展出一種「牧光互補」的環保模式。

塔拉灘地區曾是一片荒漠,目前則變身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園區,每年能夠產生100億度電,相當於半個核三廠的發電量、台灣3.5%的用電量;而且,架設光伏板降低了地面風速與水分蒸發率,從而提升了土壤的含水量,改善草本植物的生長環境,同時,定期清洗太陽能板的水流到地面,也加速草的生長速度。

但問題來了,大量雜草長得又快又密,甚至遮蔽到太陽能板,使得電廠必須花錢請人定期除草;後來,電廠管理人員靈機一動,乾脆把電廠的管制區變成放牧區,開放附近的牧羊人到園區裡放羊吃草,如此一來,不但電廠省掉一大筆除草費,羊吃草,也讓牧羊人省去不少飼料費,電廠和牧羊人雙贏。

不過,理論與實際還是有段差距,在光電廠放羊吃草還是有些難題要克服,為防成千上萬隻羊在廣闊的光電園區走散,除了要有牧羊人巡視,還要使用電子追蹤裝置,以及設置合適的圍欄和通道來引導羊群活動的路徑,以確保它們在安全的範圍內放牧,避免羊群衝撞太陽能板等相關設施。

2023年,大陸上市公司「天合光能」把青海的「牧光互補」模式推廣到紐西蘭。圖/取自世紀新能源網

2023年,大陸上市公司「天合光能」把青海的「牧光互補」模式推廣到紐西蘭。圖/取自世紀新能源網

由於是電廠和牧羊人雙贏,當地政府與電廠都願意用政策補助、技術、資金來鼓勵「牧光互補」模式的發展;最關鍵的是,當地牧民直接受益,因此,都願意積極參與羊群的管理和光電設施的維護。

青海省方還將擴大「牧光互補」模式,不但增加太陽能板的裝機容量,同時增加放牧數量,以做到中央「綠色轉型」的政策目標。

2023年,大陸上市公司「天合光能」還把青海的「牧光互補」模式推廣到紐西蘭,在北島Urban地區的Waikato河畔建造Te Herenga o Te Rā光電園區,於2024年年底提前完工,並於今年與紐西蘭國家電網併網。這也是紐西蘭目前最大的農牧與光電結合項目。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