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9成勞工盼放高溫假!《氣象法》擬修法將高溫納災害 修正草案本月預告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近期針對《氣象法》修正案進行討論,計畫將高溫正式納入災害天氣,研擬實施國人期待已久的高溫假。圖為台北市區上個月某日下午豔陽高照,中正紀念堂園區遊客穿著防曬外套、撐傘遮陽。圖/中央社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近期針對《氣象法》修正案進行討論,計畫將高溫正式納入災害天氣,研擬實施國人期待已久的高溫假。圖為台北市區上個月某日下午豔陽高照,中正紀念堂園區遊客穿著防曬外套、撐傘遮陽。圖/中央社

台灣面臨的極端高溫頻率正逐年增加,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3)日針對《氣象法》修正提案進行討論,將高溫納入災害性天氣,未來將發布「高溫資訊」改為「高溫特報」,相關單位可依此擬定高溫假,研擬實施國人期待已久的高溫假。交通部表示,修正草案預計本月進行預告,2個月後送至交通部。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針對《氣象法》提出了修正提案,目標是將「高溫」正式納入災害天氣的樣態中。藍委洪孟楷指出,夏天愈來愈熱,先前提過高溫假,氣象署也修法要將高溫納入,但為何遲未有結果。過去35度很少見,如今40度高溫頻傳,但氣象署至今尚未定義高溫是幾度、幾度可以放高溫假,應盡快訂出標準,讓戶外工作的勞工有依據,明年5、6月夏季來臨時,該示警就示警。

綠委李昆澤也曬出數據,指2024年高溫日數有63天,比2023年的34天增加近1倍;2024年與2021年相比熱傷害人數增加1倍,其中2021年7月有423人受到熱傷害,2024年7月則暴增到1204人,增加近3倍,各國都在建立熱傷害相關法條,台灣應該要加強。

此次修法的關鍵在於,未來可依法將目前的「高溫資訊」改發為具備法源依據的「高溫特報」,讓各單位能據此擬定高溫假等配套措施。氣象署已為高溫特報訂出具體的燈號標準,並將維持紅、橙、黃色燈號。

氣象署長呂國臣指出,目前的標準是以「人體感受溫度」來定義,當達到36度時為黃色燈號;若感受溫度達到37度則為預警的橙色燈號;而當溫度達到38度以上,就會發布最嚴重的紅色燈號,屆時相關單位就應有對應的配套措施。

交通部次長林國顯說,部裡是朝向贊成高溫假的方向進行,但由於各行各業受影響狀況不同,仍需與相關災防單位共同研擬。林國顯也說,修法草案預計在11月進行預告,預告期將持續2個月,之後才會正式報請交通部,以納入多方意見。

此外,根據1111人力銀行的調查顯示,台灣勞工對制定高溫假有高度支持聲浪,高達49.3%的勞工贊成應「不分工作型態,一律放高溫假」;另有44%的勞工認為應區分工作型態再行放假,表示合計近九成的勞工(89.3%)以不同方式表達了對高溫假的支持。而資料中,明確表示反對的受訪者僅佔6.6%,顯示民間對保障勞工免受高溫危害的制度化期待極高。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