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名昭彰的國際恐怖組織「基地」(Al-Qaeda,又譯「蓋達」)在西非的聯盟組織「伊斯蘭與穆斯林支持者集團」(JNIM)正以類似塔利班(Taliban)的手法,逐步收緊對馬利首都巴馬科(Bamako)的包圍。
武裝分子封鎖燃料進入城市,引發國際擔憂:馬利可能成為該恐怖組織近40年歷史中,第一個完全落入其統治的國家。
《電訊報》(The Telegraph)報導,JNIM連續周針對開往首都的燃料車隊發動攻擊,已成功切斷燃料供應。馬利自2021年軍事政變以來由軍政府統治,目前全國學校關閉,加油站燃料告罄。過去兩周,首都經濟幾近停擺,交通與民生陷入癱瘓。
國際SOS健康與安全服務公司首席安全分析師特拉奇亞斯(Jessica Trachias)向《電訊報》表示:「預計未來幾周安全情勢將持續惡化,JNIM將強化燃料封鎖,並在全國擴大行動」。
封鎖行動不僅限於首都,南部與中部地區同樣深受影響。路邊攤販開始販售黑市汽油,價格暴漲。觀察家指出,一個以燃料為核心的犯罪經濟已然成形,軍警與民間人士皆涉入走私。
皇家聯合服務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副研究員科博(Beatriz de León Cobo)分析:「起初JNIM攻擊企業與工廠,已令人憂心;如今燃料短缺對巴馬科與政權構成真正挑戰。黑市交易猖獗,所有人都在囤積燃料」。她補充,燃料短缺連鎖影響電力供應。馬利本就多年缺電,現在連發電機也因無油停轉,食物運輸、設備運作與日常移動全面受限。
首都居民排隊數小時甚至數日只為搶購少量燃料。30多歲的公車司機庫利巴利(Karim Coulibaly)在加油站前表示:「我在這裡等了3天,2晚都睡在車上」。另一名公務員迪亞洛(Oumar Diallo)說:「我已經一周沒上班了」。正值收穫季節,農機卻因缺油停擺,稻米與小米價格不降反升。巴馬科市場的32歲穀物商達歐(Ousmane Dao)感嘆:「往年此時糧價應下跌,今年卻完全相反」。
上周,數十輛燃料槽車在通往首都的道路上遭伏擊。距離巴馬科不遠的軍事要塞、軍政府主要據點「卡蒂」(Kati)因缺油無法出動救援。英國外交部(FCDO)上周警告公民「若判斷安全,應立即搭乘商業航班離境」,並撤離非必要大使館人員。聲明強調:「切勿試圖經陸路前往鄰國,國道恐遭恐怖攻擊」。美國與多個歐洲國家亦敦促公民盡快撤離。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上周五(10月31日)證實,向JNIM支付3800萬英鎊(約台幣15.39億元)贖金,換取2名被綁架人質獲釋。
馬利軍政府倚靠俄羅斯與土耳其作為主要安全夥伴。消息人士透露,土耳其提供無人機,俄羅斯則在北部部署訓練員、人員與軍事裝備,成為最大安全合作方。近期照片顯示,俄製直升機護送燃料車隊,顯示俄方資產已深度融入馬利行動。
俄羅斯角色已從瓦格納傭兵集團(Wagner Group)轉向隸屬軍事情報局(GRU)的「非洲軍團」(Africa Corps)。瓦格納創辦人普里戈津(Yevgeny Prigozhin)2023年死於疑似克里姆林下令的墜機事件後,該組織在非洲業務重組。
JNIM由前叛軍領袖加利(Iyad ag Ghali)創立,外號「戰略家」。他曾加入格達費的伊斯蘭軍團,1990年領導起義,後於基達爾(Kidal)接觸巴基斯坦傳教士,轉向薩拉菲主義。他創立「宗教支持者」(Ansar al-Din),2017年合併數個基地組織分支成立JNIM,向全球基地組織領袖效忠。國際刑事法院以戰爭罪與反人類罪通緝他,懸賞金額高達數百萬美元,至今仍逍遙法外。
專家估計JNIM約有6000名戰士,在2500萬人口的馬利雖屬少數,卻已控制大片領土,並擴及布吉納法索,威脅沿海國家如貝南、多哥與迦納。特拉奇亞斯警告:「若JNIM掌控馬利部分地區,將成為跨國聖戰行動的庇護所,鞏固薩赫勒通道,助長國內外攻擊」。
JNIM公開表示欲複製塔利班2021年攻佔喀布爾模式,避免正面強攻,等待政府軍內部崩潰。聯合國7月報告指出,該組織亦視前「基地」分支去年12月奪取大馬士革為藍圖。
馬利危機源自2012年圖阿雷格分離主義(Tuareg separatists)與伊斯蘭武裝奪取北部。法國2013年介入,擊退叛軍但未能根除。聯合國維和部隊、法軍與逾千美軍後因政變陸續撤離,恐怖組織填補權力真空,提供保護與基本服務,強迫社區接受嚴格伊斯蘭法並繳稅。
橫跨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緣的狹長過渡地帶「薩赫勒」(Sahel)地區長期貧困、不穩與教派暴力助長叛亂,近年軍事政賓更使局勢惡化。馬利2020年推翻文人政府,2021年軍方再推翻自家領袖;布吉納法索與尼日亦步後塵。JNIM武裝分子現正孤立首都,加強周邊道路攻擊。分析人士警告,若巴馬科淪陷,將是「基地」組織史上首次完全掌控一國,衝擊西非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