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30日在南韓會晤,《華爾街日報》27日發表題為《習近平給川普的台灣考驗》的社論指出,外界對川習會多聚焦貿易問題。但習近平另有盤算,意在遊說川普公開表態「反對台獨」,藉此削弱美國對台灣民主的支持。
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日前曾表明,不必擔心川普政府會「為了在貿易上取得優惠待遇,而拋棄台灣。沒有人在考慮這種交換」。這番話令人欣慰,不過《華爾街日報》社論指出,習近平的主要訴求是美國正式反對台獨。
現行美國政策刻意保持模糊:承認中國主張「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其中一部分」,但並不採納或背書這一立場。
但文章指出,這並非文字遊戲。習近平的企圖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對烏克蘭的策略類似,都是要讓世界逐漸接受他的敘事,把台灣描繪成叛離的省份,好為中共奪取這座從未統治過、擁有2300萬自由人民的島嶼鋪路。
這篇社論認為,美國無須明確表態在台海危機中是否會出兵防衛台灣,但若在「台獨」議題上向習近平讓步,將自毀川普政策的根本目標。川普雖希望台灣提高防衛支出,但若同意習近平的觀點,等於削弱台灣士氣,讓台灣人覺得自我防衛毫無意義,文章認為,這正是北京希望台北得出的結論。
這種讓步實際上會在美國軍事實力相對低迷之際削弱嚇阻效果,社論指出,這樣的示弱,反而可能引發衝突。2023年時,時任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曾表態:「我們不支持台獨」,當時共和黨就批評這是軟弱表現。
根據1979年的《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規定:「任何以非和平手段,包括封鎖或禁運等方式,決定台灣未來的企圖,都將引起美國的嚴重關切。」如今,在台海採取威嚇行動的是中國,而非台灣。
從盧比奧的發言看來,川普似乎理解這一切。不過,社論提醒,一旦川普與習近平同處一室,情況總可能出現變數。川普過去也曾感嘆,台灣只是一個距離美國數千英里的「地圖上的小點」。
這篇社論強調,無論從地緣戰略或核心價值來看,台灣都完全符合美國利益。它位於第一島鏈,是美國對抗北京擴張野心的安全防線。《華爾街日報》社論最後呼籲,「如今能在公共領域明確闡述這一點的政治人物仍太少。但至少在本周,川普可藉拒絕習近平『出賣台灣』的要求,這等同為世界和平作出一份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