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周三(22日),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宣布,美國軍方在太平洋東部海域發動攻擊,擊沉一艘涉嫌販毒船隻,造成2人死亡。這是美國自上月啟動的反毒行動以來,第8次針對疑似販毒船隻的軍事打擊,也是首次將行動範圍擴大至加勒比海以外的太平洋水域,標誌著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將南美毒梟視為「武裝衝突」對手的策略進一步升級。
美聯社報導,赫格塞斯在社群媒體上發布短片,顯示一艘載有棕色包裹的小艇在海上航行,數秒後突然爆炸,船隻陷入火海靜止漂浮。他強調,此次行動針對的是「指定恐怖組織」操作的販毒船隻,情報顯示該船正沿知名毒品走私路線前進。
Today, at the direction of President Trump, the Department of War carried out yet another lethal kinetic strike on a vessel operated by a Designated Terrorist Organization (DTO). Yet again, the now-deceased terrorists were engaged in narco-trafficking in the Eastern Pacific.
— Secretary of War Pete Hegseth (@SecWar) October 23, 2025
The… pic.twitter.com/PEaKmakivD
赫格塞斯將毒梟比作911事件後的國際恐怖組織「基地」(al Qaeda),稱:「就像基地組織對美國本土發動戰爭一樣,這些毒梟正對我們的邊境和人民宣戰。他們將無處可逃、無可饒恕,只有正義」。
川普上任後將毒梟組織認定為「非法戰鬥員」,援引小布希(George W. Bush)政府對恐怖份子發動戰爭的法律依據,授權軍方在國際水域發動致命攻擊。此前7次打擊均限於加勒比海,累計造成至少32人死亡;此次太平洋行動轉向哥倫比亞附近水域,該國為全球最大古柯鹼生產國,約75%的古柯鹼經東太平洋走私,而非加勒比海。
美國軍方自夏季起在加勒比海及委內瑞拉沿海集結龐大力量,包括導彈驅逐艦、F-35戰機及核潛艦,引發外界猜測川普可能意圖推翻委內瑞拉總統馬杜洛(Nicolás Maduro),馬杜洛正面臨美國的「毒品恐怖主義」指控。
美國政府強調,此次行動旨在阻斷毒品流入美國,拯救數萬民眾免於芬太尼等毒品過量死亡的命運。川普政府已將多個拉美毒梟團伙列為恐怖組織,並將2名先前攻擊倖存者遣返厄瓜多及哥倫比亞,避開國內司法審判。厄瓜多官員後續表示,已釋放該國遣返男子,因無證據證明其在本國犯罪。
國際社會對美國在太平洋海域的軍事行動強烈譴責,多國領導人及組織指責其違反國際法,可能構成「謀殺」及侵犯主權。哥倫比亞總統佩特洛(Gustavo Petro)在與川普關稅爭端中率先抨擊:「太平洋上另一艘船被攻擊,我們不知其是否為厄瓜多或哥倫比亞船隻,但已造成人員死亡。這是謀殺。無論加勒比海或太平洋,美國政府的策略均違反國際法規範」。
委內瑞拉政府則控訴美國進行「法外處決」,並警告此舉威脅政權更迭。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美國分會稱這些打擊為「謀殺」,質疑將毒販視為戰鬥員的合法性。前白宮倫理律師佩恩特(Richard W. Painter)更直指此次太平洋攻擊「違反國際法」。
歐洲媒體如《衛報》及半島電視台報導,此行動開闢新戰線,引發對川普軍事行動界限及合法性的質疑。然而,千里達及托巴哥總理珀塞德‧比塞薩爾(Kamla Persad-Bissessar)讚揚美國行動,稱「毒梟對我們國家的痛苦無窮無盡,我對販毒者毫無同情,美國軍方應暴力消滅他們全部」。
美國國內也出現分歧,共和黨參議員保羅(Rand Paul)批評打擊非法,因僅國會有權宣戰。民主黨參議員凱利(Mark Kelly)則指出,加勒比海路線主要運毒至歐洲而非美國。儘管美國過量死亡多源自墨西哥陸路運來的芬太尼,此行動仍凸顯川普政府對拉美毒品戰的強硬姿態,預計將進一步加劇美洲緊張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