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專欄】全球權力失速:大國榮光的終局幻象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美國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政治學副教授邁克爾‧貝克利(Michael Beckley)於 10 月 21 日在《Foreign Affairs》以《停滯不前的秩序》為題發表的文章指出,全球正步入一個歷史轉折點,過去數百年「崛起大國」不斷挑戰既有霸權的時代,似乎已經結束。他指出:「首次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正以足夠迅速的速度崛起,以改變全球格局。」這一觀察揭示了當代國際秩序的新特徵:權力轉移停滯、動能衰減,而全球政治結構進入一種緩慢但不穩定的凍結狀態。

本文通過貝克利的文章探討崛起大國現象的歷史邏輯、其衰退原因、對國際秩序與中國大陸的啟示,並從台灣視角思考應對策略。

從工業革命到權力轉移:崛起大國的歷史邏輯

自十九世紀以來,工業革命徹底改寫了國家力量的來源。技術進步、人口紅利與軍事動員形成「崛起三角」,推動英國、美國、德國等強權先後登場。工業化帶動製造力與生產效率急速躍升,能源、交通、通信技術相繼突破,使得一國可以在短時間內倍增其經濟與軍事實力。

貝克利指出,這一波動能在二十世紀前半葉仍持續發酵。工業化國家的製造業比重上升,傳統農業大國如中國大陸與印度則被邊緣化。人口激增帶來的勞動力優勢、軍隊的快速動員能力,使得國家權力轉移頻繁而劇烈。世界因此呈現出「強者更強、新者挑戰舊者」的動態循環。

然而,這樣的格局並非永恆。當技術突破趨緩、人口紅利消失,國家力量的積累速度就會放慢。崛起的節奏開始延滯,而國際體系也隨之進入「動能不足」的階段。

崛起的終止:技術停滯與人口逆轉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技術創新雖仍頻繁,但對整體生產力的拉動效果顯著下降。貝克利指出,全球經濟成長率已由二十一世紀初的約 4% 下降至約 3%,先進經濟體甚至僅有 1% 左右。過去工業革命式的生產力紅利消失,使得國家難以再以往日速度崛起。

同時,人口變化成為另一個關鍵制約。全球約三分之二的國家出生率低於替代水準,許多主要經濟體如日本、韓國與中國大陸都已進入老齡化社會。當工作年齡人口萎縮,勞動供應與創新活力自然減弱,軍事動員潛力亦隨之下降。

儘管印度與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仍有人口紅利,但制度、資本、人力素質等條件不足,難以轉化為真正的國家實力。這意味著,即使有潛在人口優勢,也未必能再現「後起之秀取代舊霸權」的劇本。

國際體系的固化:停滯秩序的形成

在技術與人口動能同時放緩的背景下,軍事與制度因素更進一步鞏固了既有秩序。貝克利指出,當代國際體系高度制度化,聯盟、核武與全球經濟網絡交織,使得任何國家要透過傳統手段挑戰現有秩序都變得極為困難。

這並非意味世界變得更穩定。相反地,力量的固化反而導致潛在焦慮蔓延。既無新霸權崛起,也無舊體系崩解,全球政治因此陷入一種「動盪而不變」的狀態。各國經濟停滯、通膨壓力加重、內部矛盾累積,社會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反而增加。

貝克利提醒,這種停滯未必是和平的象徵。當國家無法以成長化解內部壓力時,民族主義與地緣對抗反而更容易成為出口。於是,權力雖未轉移,衝突卻可能以新的形式蔓延。

中國大陸的「峰值時代」與全球格局的再定義

中國大陸的崛起曾被視為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國際現象。然而,貝克利指出,大陸的經濟與人口已出現明顯拐點。其人口自 2022 年起開始下降,生產力成長放緩,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這些因素顯示,大陸或已步入「峰值時代」,即實力仍強但難以再快速上升。

這種轉折不僅改變中國大陸的戰略節奏,也迫使全球重新思考未來的權力格局。印度雖被寄予厚望,但制度改革與基礎設施不足使其難以迅速追趕;歐洲、俄羅斯與日本則普遍陷入低成長與老化問題。結果是:沒有任何新興強權能在短期內取代美國,世界權力結構因此呈現一種「高位穩定但缺乏動能」的局面。

這種穩定並非均衡,而是一種暫時的僵局。當經濟與科技突破難以為繼,國家之間的競爭將轉向科技壟斷、供應鏈重組與制度話語權的角力。

台灣的戰略啟示

對台灣而言,「停滯的秩序」帶來雙重挑戰與機會。一方面,當崛起大國現象終止,全球力量分布將長期維持不確定狀態,台灣不宜再假設某一強權必然迅速主導國際體系。另一方面,這樣的模糊格局反而為中小型經濟體提供戰略空間。

首先,台灣必須在科技、經濟與人口三個面向強化內部韌性。科技創新方面,應保持在半導體、人工智慧等關鍵技術的領先,以彌補市場規模不足的劣勢。經濟面上,需從出口導向轉向高附加價值產業與區域合作。人口結構上,應正視出生率下滑問題,透過社會政策與移民策略維持勞動力與創造力。

其次,外交與安全策略須更具長期視野。當國際秩序轉為慢變格局,台灣應避免陷入單一依賴,轉而建立多層次夥伴關係。同時強化國防與產業自主能力,以確保在權力模糊與競爭多元的國際環境中維持穩定。

崛起大國時代的終結,標誌著人類歷史進入新的節奏。從工業革命以來驅動國家崛起的「技術爆發、人口紅利與軍事擴張」等三大引擎如今均已熄火。國際秩序雖表面穩定,卻潛藏結構性焦慮;權力未轉移,但不滿正在積聚。

對台灣而言,這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試煉。當世界不再被「誰崛起、誰衰落」的二元邏輯主導,真正的競爭轉向內部韌性、科技創新與制度適應力。能夠靈活應變的國家,才有機會在停滯之中找到前進的方向。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