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台國防工業會議目前在美國舉行,我國防部軍備副部長鍾樹明20日表示,賴清德總統提出打造「台灣之盾」以建立完整防護網,為此必須整合現有防護及資管系統,盼美方提供協助。此外,美方將以專案方式處理對台軍售交付延遲。
第24屆「美台國防工業會議」19日起至21日在馬里蘭州埃利科特市舉行。據《中央社》報導,今年初接任軍備副部長的鍾樹明今早在會中就「台灣以實力維持真和平」為題發表演說,闡述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台灣面對中共威脅採取的備戰作為與不對稱戰力的變革,國防預算已增至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以上;台美應加強國防產業鏈結、強化區域合作等面向。
鍾樹明在接受台媒訪問時說,這次和與會人士的交流中,美方最關切的議題包括台灣不對稱戰力發展,及自我防衛決心。台灣已大幅增加國防預算,以有效挹注國防實力。台灣面對大陸威脅、侵擾,最後如何藉由不對稱作戰取得勝利,這部分也有和美方研討,哪些屬於不對稱戰力範疇。
在打造「台灣之盾」方面,鍾樹明表示,此也有和美方研討具體合作項目。此包含政府關鍵基礎設施、國軍重要防護目標,以建立完整防護網,「這是很大的計畫」,國防部必須思考如何整合現有防護系統,以及通訊、資訊和資管系統整合。「台灣之盾」的目標是達到整體防禦,包括針對大陸的彈道飛彈、遠火系統的火箭等;也希望美方全力協助整合台灣目前的防空系統。
至於美國對台軍售交付延遲,鍾樹明表示,「慢慢有在減少當中」,在台美會談中,美方很有誠意要解決相關武器裝備交運延遲的問題,「我們也開延遲交運清單給他們,回去做研究」。針對台灣的部分,美方「有專門部門單獨處理」。
此外,「美台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昨天表示,目前只有總值80億美元的F-16戰機計畫,及另一項金額不到10億美元的計畫有所延遲,大部分積壓訂單都已處理完畢。
「美台國防工業會議」由「美台商業協會」主辦,自2002年以來,每年邀請台、美雙方官員、國防工業廠商及智庫學者與會討論。今年預計約有200人出席。
不過,另有台灣學者指出,台灣要審慎思考這個花鉅資的計劃,大陸用上千架的老舊飛機改造成無人機,屆時若開打,台灣之盾能撐到幾時,得考慮防空網的性價比。且美國在韓國安裝薩德系統(高空防禦飛彈)的前車之鑑不遠,賴清德政府應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