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貿互動近日成國際焦點。《人民日報》今(18日)發表題為「〈全球產供鏈安全穩定需要共同維護〉的《鐘聲》評論,呼籲美方回歸理性務實,停止以加徵高額關稅和單邊出口管制對中方施壓,與中方共同維護全球產供鏈安全穩定。文章說,美方以威脅和高關稅手段處理對華關係「已被反覆證明不是正確之道」,中國則根據國內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出口管制體系,是一國主權範圍內的正當措施。
近月以來,美國不斷對北京主動發起科技、貿易戰,開徵港口稅、發布制裁實體清單、再訂「50%規則」,中國大陸則自10月9日起由商務部、交通部等單位發布「一攬子」政策,反擊美國。中美這波爭戰,能否在月底舉行APEC會議場邊「習川會」上達成一定和解,外界拭目以待。
美方對華限制措施引發全球擔憂
《鐘聲》專文指出,自今年9月14日至15日中美馬德里會談以來,美方持續推出多項對華經貿限制措施,包括將多家中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和特別指定國民清單,這些中國企業涵蓋半導體、生物科技、科研機構及物流等領域。其中,上海復旦微電子集團及其在中國、新加坡和台灣的分支機構被列入名單,並被指控涉及高效能運算(HPC)和人工智慧(AI)晶片應用,這使其成為焦點。並透過穿透性規則任意擴大管制範圍,影響中方數千家企業;同時,美方無視中方關切,執意實施對華海事、物流和造船業301措施。文章指出,「美方這一系列做法,嚴重損害中方利益,嚴重破壞雙方經貿會談氛圍,衝擊國際貿易規則,擾亂全球產供鏈穩定,對雙方經貿關係帶來負面影響」。
評論強調,美方將中國稀土等相關物項出口管制措施說事,是典型雙重標準。「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始終堅持統籌維護國家安全與國際共同安全。當前國際局勢動盪不安,軍事衝突時有發生,考慮到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領域的重要應用,中方對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目的是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地區穩定,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
中方出口管制清單900餘項 美已逾3000項
文章表示,中國出口管制並非禁止出口,對合規申請仍將依法審批,並願與各國加強對話交流,更好維護全球產供鏈安全穩定」。相較之下,美國長期泛化國家安全,濫用出口管制,對華實施歧視性限制,對半導體設備、晶片等眾多產品實施單邊長臂管轄措施。文章說,「目前,中方出口管制清單物項僅900餘項,而美方已超過3000項」。面對中方依法完善出口管制體系,美方卻以高額關稅及出口管制威脅,引發全球市場動盪,為世界經濟蒙上陰影。
中方立場:打,奉陪到底 談,大門敞開
對於外界關切中美經貿關係緊張可能衝擊全球產供鏈,文章指出,中方立場「清晰而堅定: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評論稱,「威逼恐嚇,甚至想拉幫結派向中國施壓,絕不是與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對於任何侵害中方利益的舉動,中方都有充分的手段和工具進行反制。中國的因應之舉,不僅是為了捍衛自身合法權益,也是為了捍衛國際公平正義。」
文章強調,中國始終堅持平等互惠原則,從國際社會共同利益出發,「致力於以平等對話協商同美方增進互信、減少誤解、加強合作,為維護全球產供鏈安全穩定發揮大國作用」。
美方表態誠意仍需驗證
評論指出,「在主動挑起一系列混亂後,美方如今表示,希望雙方找到重回穩定之策。美方如真有誠意,答案其實顯而易見。」文章回顧過去四輪磋商,中美雙方已達成多項重要共識,有效穩住雙邊經貿關係,也為全球市場帶來正向預期,顯示「只要堅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中美完全能夠管控分歧,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但評論同時警告,美方「必須言行一致、信守承諾,不能一邊聲稱要談,一邊不斷出台新的限制措施與威脅」。若美方一意孤行,中方也必將堅決採取相應措施,維護自身正當權益。
全球民意呼籲降低關稅、促進自由化
人民日報文章引用近期《活力亞太——亞太地區16國民意調查報告》指出,超過半數美國受訪者認為,美國走向「更封閉保護」遠高於其他國家;約半數受訪者視美國保護主義政策為主要障礙,近八成受訪者期待降低關稅、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評論呼籲,美方應順應民心,不要逆流而行,違背國際社會共同利益。
中國出口管制與美方長臂管轄形成鮮明對比
文章強調,中方出口管制「針對合規申請依法審批」,在透明和合法框架下進行,旨在維護全球產供鏈安全穩定。而美方則長期以國家安全為由,濫用出口管制權限,對華實施歧視性限制,導致全球市場波動。文章指出,面對這種挑戰,中方仍「保持開放合作態度,願與各方對話交流」。
評論重申,「維護健康的國際經貿秩序和全球產供鏈安全穩定,是各方共同的職責」。文章呼籲美方拿出真誠對話態度,盡快回到對話協商的正確軌道,「以中美經貿關係的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切實維護全球產供鏈安全穩定,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更多確定性和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