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都說要「團結」,但聽了立法院長韓國瑜和總統賴清德在國慶大典的致詞內容,處處針鋒相對,感覺上,聽講的國人好像不是同一國的。
首先是中華民國與台灣的關聯,韓國瑜認為,是台灣在中華民國的保護下,才使得台灣近70年沒有戰火、饑荒與貧困,是中華民國保障台灣的安定繁榮;但賴清德提到「今天是中華民國國慶」後,立即強調,「今年是台灣民主化歷史性的一年」,是台灣,特別是民進黨主導的民主台灣,才讓中華民國安定繁榮。
史觀和定位不同,接下來,兩人的高度分歧就不足為奇了。雖然是韓國瑜以國慶大會主席身分先講話,但與賴清德隨後的講話卻是處處不對盤。
賴清德首先抬出台灣的經濟表現證明自己的政績:出口金額持續創新高;就業狀況25年來最好;股市連續六個月上漲並站上歷史高點;台股市值超過3兆美元,成為全球第八大股市;外匯存底首度突破6千億美元,創下歷史新紀錄。
好像是賴清德讓「台灣再次偉大」。
但韓國瑜描述的卻是另一個台灣:股市漲破2萬6000點,但月薪不到3萬1千元的大量低薪勞工超過120萬人;被光電板占用破壞的山林良田;被黑心商人非法開挖的美濃大峽谷;被大罷免撕裂的台灣社會;被去中化激化的戰爭機率;被意識形態拖累的能源政策;被關稅談判有可能會犧牲的台灣未來。
上述的無形壓力都是我們看不見,但卻是一旦「潰堤」就是韓國瑜說的「足以讓整個台灣滅頂的隱形堰塞湖」。
定位不同,認定的問題不同,改變台灣的方法自然不同,韓國瑜是國會議長,不用提方法,賴清德是元首,提出的方法若要真正落實,就必須去說服六成不贊同他的國人,但不知賴清德有沒有能說服全民一致行動的「賴1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