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撤兵、東沙增兵 美國人是怎麼想的?

國防部長顧立雄(著白衣)2日赴澎湖,慰勉包括天弓飛彈連在內的陸海空軍部隊。圖/ 中央社
國防部長顧立雄(著白衣)2日赴澎湖,慰勉包括天弓飛彈連在內的陸海空軍部隊。圖/ 中央社

俗稱「海龍蛙兵」的陸軍兩棲偵察營,上個月由金馬轉移至澎湖駐點,國防部長顧立雄稱,這是基於防衛作戰任務需求做調整,不影響台美軍事交流訓練。台媒分析,這是因為協訓的美軍在金門出入,去年曾遭美媒擴大解釋為美軍常駐,且強調僅距中共一線,一度引發美、台焦慮。

過去,台灣與美國有協防條約時,美軍協防的範圍只限於台灣、澎湖兩島,並不包括金門、馬祖及其他國軍控制的島嶼;因此,當1958年金門砲戰爆發時,反封鎖、運補金門的行動,都是由國軍負責。

1990年代,國軍執行精實案後,10萬金門駐軍逐步裁撤,但1994年,時任民進黨主席的施明德提出「金馬撤軍論」時,卻遭到民意強烈抗議,因此,金門撤兵之舉只能暗中進行。

不過,1995年台海危機時,時任總統李登輝還是增派一個工蜂六型多管火箭連、一個M60A3戰車營,部署至金門,其中,一個工蜂六型多管火箭排更部署到最前線的大膽島,瞄準廈門電廠等目標,作為嚇阻手段。值得一提,工六火箭是台灣自產,攻擊大陸境內不受美國管制。

而最讓人不解的是,政府一方面自金門撤兵,但從蔡政府執政開始,卻向距離台灣更遠的東沙島增兵,2020年,「針對中國潛在的奪島演習」,蔡政府透過海軍陸戰隊「移訓」東沙島,以強化島上原有的海巡戰力,並進行部隊換防與演訓。

增兵東沙背後也有美國人運作的影子,2021年10月27日,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公布的兵推模擬就是採取中國武力進犯東沙島劇本,建議台美在外島採用「毒蛙戰略」,讓中國承受慘痛後果。
當時,政治名嘴郭正亮就分析,這是美國鷹派所提倡的「誘打」思維,即製造一種軍事狀況,「讓你非打不可」,也就是希望產生真的軍事衝突,以便發動國際抵制,尤其是金融制裁,可以把反中的國際能量衝到最大。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