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美國防部準助理部長促台灣國防支出增至GDP10% 顧立雄回應了

美國防部準助理部長表態,促台灣國防支出增至GDP的10%。圖為美國五角大廈,取自Aaron Ng《推特》
美國防部準助理部長表態,促台灣國防支出增至GDP的10%。圖為美國五角大廈,取自Aaron Ng《推特》

※出版:09:37,更新顧立雄回應:11:53

美國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部(ASD/IPSA)助理部長提名人約翰盧(John Noh)日前表態,主張台灣應將國防支出大幅提升至國民生產毛額(GDP)的10%。此說法引發外界關注,對台灣財政與資源配置可能帶來的深遠影響。

路透報導,當地時間周二(7日),約翰盧在美國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的確認聽證會上明確表示,他「強烈支持」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先前提出「台灣應將國防支出提升至GDP的10%」觀點。盧指出,台灣作為面臨解放軍「生存威脅」的島嶼,目前增加國防支出的舉措「令人鼓舞」,但仍需進一步提升至GDP的10%。盧為韓裔美國人,曾任多項國防與國安要職,若確認通過,將成為美國對亞太地區軍事政策的重要推手。

川普去年(2024年)接受《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專欄作家狄森(Marc Thiessen)專訪時談及台海情勢。川普表示,中國最終可能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但相信不會在他任內發生。他強調,台灣應大幅增加國防投資,軍費占比應達GDP的10%。當時川普指出,台灣與中國大陸僅相距100英里,卻距美國9000英里,地理位置使其面臨嚴峻挑戰,亟需強化防禦能力。

根據我國行政院通過的《2024年度總預算案》,國防部主管預算加計新式戰機(F-16V block70)、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預算及非營業特種基金後,總額約新台幣6470億元,占GDP約2.45%。相較之下,若依川普與盧的建議提升至10%,台灣軍費將需翻倍以上,對財政與社會資源配置構成重大挑戰。

針對約翰盧(John Lu)支持台灣軍費增至GDP10%的看法,國防部長顧立雄周三(8日)上午受訪時表示,國防支出將依據台灣面臨的敵情威脅及防衛作戰能力建構目標進行規劃,重點涵蓋4面向:不對稱作戰能力、防衛韌性、後備動員能力提升,以及應對灰色地帶襲擾,這些均需增加國防預算。顧立雄強調,總統賴清德已承諾提高軍費,預計明年(民國115年)核心國防支出將超過GDP的3%,並逐步朝賴總統設定的GDP 5%目標邁進,但需兼顧整體財政及相關能力建構。國防部將持續強化自我防衛能力,展現堅定決心。

在國防事務改革方面,顧立雄表示,改革正持續進行,透過後備制度完善、動員機制檢討,以及兵棋推演與實兵驗證,朝打造「能戰、敢戰」的精銳部隊目標前進。此外,針對美國前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警告,中國可能在4年內以經濟或行政手段在台灣引發嚴重危機,顧立雄回應,中國的威脅不僅限於軍事層面,還包括非軍事手段,需仰賴全政府及全社會共同應對,打造更具韌性的方式抵禦中國的軍事與非軍事挑戰。

美國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部助理部長提名人約翰盧。圖/取自美國國防部(戰爭部)官網

美國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部助理部長提名人約翰盧。圖/取自美國國防部(戰爭部)官網

盧為現任美國國防部東亞事務部副助理部長(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of Defense for East Asia),今年(2025年)1月20日宣誓就職。他曾擔任對中鷹派的眾議院中國共產黨特別委員會副首席法律顧問,並隨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兩次訪問亞洲。2024年10月,盧率團訪問密克羅尼西亞,討論「第二島鏈」防禦事務,並於次年3月協助宣布對該地區20億美元(約台幣600億元)的基礎建設投資。

盧畢業於布朗大學及史丹佛大學法學院,曾主導印太地區戰略部署專案,並推動國防交流合作。此前,他擔任執業律師及德州南區聯邦助理檢察官,處理跨境調查與毒品集團案件。盧亦為退役陸軍軍官,曾在阿富汗擔任步兵排長,獲頒銅星勳章及戰鬥步兵徽章。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