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華為頂級AI晶片 發現台積電、三星、SK海力士零組件

研究公司發現,在拆解多顆華為第三代昇騰910C晶片樣品中,發現來自台積電、三星電子以及SK海力士的零組件。圖/取自央視網
研究公司發現,在拆解多顆華為第三代昇騰910C晶片樣品中,發現來自台積電、三星電子以及SK海力士的零組件。圖/取自央視網

一家研究機構發現,在拆解華為(Huawei)部分昇騰(Ascend)系列人工智慧(AI)處理器時,發現內部採用亞洲最大科技企業的先進零組件,凸顯中國在推動AI半導體本土化生產之際,仍高度依賴外國硬體。

彭博社(Bloomberg News)報導,加拿大的半導體研究公司TechInsights表示,在多顆華為第三代昇騰910C(Ascend 910C)晶片樣品中,發現台積電(TSMC)、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與SK海力士(SK Hynix)的零組件。該公司表示,經調查後認定,華為加速器所使用的裸晶(die)由台積電製造;同時還發現兩組910C樣品分別含有三星與SK海力士生產的HBM2E高頻寬記憶體。

目前中國正值為期一周的十一長假,華為並未回覆置評。

自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首任期起,美國政策制定者便將華為視為目標,長年推動限制北京半導體實力的行動,並將其列入「實體清單」(Entity List),限制技術輸往這家中國企業。

美國更廣泛的措施還包括對AI晶片本身、高頻寬記憶體,以及製造所需工具與零組件實施出口管制,目的在阻止中國取得最前沿的AI系統,並防止華為與其他中國晶片商培養足以挑戰輝達(Nvidia)的製造能力。

同時,中國官員也敦促國內業者減少對輝達晶片的依賴。華為910C被視為最具競爭力的本土產品,已於今年稍早進入量產。雖然華為正努力透過本地合作夥伴擴大910C的生產,華為在出口管制前後囤積的外國零組件,對維持產能至關重要。

其中一個典型案例是,華為透過一家名為「燧原科技」(Sophgo)的中介公司,取得台積電代工生產的數百萬顆晶粒,該公司並未披露會將零件轉售給華為。台積電隨後切斷與燧原的合作,並將此事通報美國政府,後者對燧原祭出制裁。然而,根據SemiAnalysis及其分析師帕特爾(Dylan Patel)的估算,華為仍能動用約290萬顆已囤積的晶粒,支撐910C的供應至今年底。

華為現行的910C加速器,是由兩顆910B晶粒封裝而成。台積電在聲明中指出,TechInsights此次調查的910C樣品,似乎使用的是該機構2024年10月分析過的裸晶,而非更近期製造或更先進的技術。台積電補充說,自2020年9月中旬起便未再供應華為,並一貫遵守所有出口管制規定。

至於高頻寬記憶體,SK海力士在與美光(Micron)及三星的競爭中居領先地位。這些記憶體對支援輝達等AI系統至關重要,且往往需與特定處理器搭配。由於技術極度複雜,即便是記憶體領導者三星,也曾多年無法通過輝達的認證。美國在2024年底限制HBM2與更高階產品對中國的出口,並加強管控,限制包括長鑫存儲(CXMT)等中國晶片廠的產能。但SemiAnalysis指出,華為與囤積台積電邏輯晶圓一樣,也提前囤積了HBM。

目前尚不清楚華為何時、如何取得三星與SK海力士的產品。SK海力士表示,自2020年限制實施以來,已全面停止與華為的交易,並強調「完全遵守所有相關法律與規範,包括美國出口規範」。三星則表示,公司「持續嚴格遵守」美國出口管制,並「未與相關名單中的企業有任何業務往來」。

雖然長鑫存儲在HBM研發上已有進展,但SemiAnalysis指出,華為仍嚴重依賴外國硬體。隨著庫存消耗殆盡,該機構預估「中國將在年底前因HBM出現瓶頸」。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