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會導致心悸、胸悶,更會顯著提升腦中風與心臟衰竭的風險。病患王先生透過心房顫動冷凍消融術恢復健康。至今,高雄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團隊已經完成超過200例「心房顫動冷凍消融術」。
73歲的王先生多年前因陣發性心房顫動產生血栓,不幸併發腦梗塞與心肌梗塞,嚴重影響健康。即使接受藥物治療,症狀控制依然不理想,生活在可能再次中風的恐懼中;在醫療團隊的建議下,他於2021年12月接受了心房顫動冷凍消融手術,術後至今,王先生定期回診追蹤,心房顫動的症狀已消失無蹤,生活品質獲得大幅改善,也擺脫了疾病的陰霾。
高榮3日表示,心臟內科自2018年引進此技術,由醫師江承鴻帶領的專業團隊,至今已累積超過200例經驗。團隊的卓越成果歸功於三大關鍵:精準的術前規劃、完整的消融策略,以及跨團隊合作。
高榮說,該院也是南台灣執行案例數最多的醫學中心,其一年內復發率僅21.6%,且無嚴重併發症,為心房顫動治療立下高品質的介入治療新標竿。
心房顫動的傳統治療以藥物為主,但效果有限,或伴隨副作用。導管消融術是更有效的治療選項,其中的「冷凍消融術」是一種利用低溫能量球囊,一次性將引發心房顫動的異常放電點(肺靜脈)進行隔離的微創手術。相較於傳統射頻消融,冷凍消融術手術時間可縮短至約2小時,具有手術時間短、安全性高、疼痛感低、術後恢復快等優勢。
江承鴻醫師表示,團隊目標不僅是完成手術,更是要為每位病人打造最安全、最有效,且個人化的治療方案。透過精準影像分析與完整的消融策略,成功將復發率與併發症雙雙降低,讓病人能更快回到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