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榮富/新黨輿情中心副主任
在中國國民黨主席第二場辯論會裡,火花四射,兩位民意代表出身的候選人,只有年輕的外表與包裝,自說自話說的口沫橫飛,不是黨主席的料。整場亮點其實聚焦在:到底什麼是「九二共識」?是不是主張「統一」?有投票權的中國國民黨員想必已經體察,其實票選中國國民黨的「黨主席」就是等同於選擇「兩岸路線」。
對於中國國民黨主席候選人而言,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提出一個很基本也很重大的問題,什麼是「九二共識」?你們敢不敢主張統一?這是兩個問號一個大題,不論是要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的候選人,或是要投票中國國民黨主席的黨員,是必選考題也是必知要件,身為中國國民黨人,不可不知道而且不得不能含糊以對。
然而,羅智強跳針式回應: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我的中國是中華民國。試問: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對岸會接受嗎?不能接受又怎麼會是「共識」?羅智強的這種論述,是怕被抹紅的自以為是的回答法;郝龍斌回應:我絕對是「和中不舔共」,這是被民進黨洗腦了!這種說法就是「一中一台」,幾乎就是民進黨的同路人,還選什麼中國國民黨主席呢?
鄭麗文則回應說:不能停在九二共識,要和陸。這話乍聽之下,說的很漂亮很動聽很吸引人,但是迴避了什麼是九二共識?這是標準的民進黨人常使用的政治話術,有智慧的中國國民黨員,絕對不會被鄭麗文所欺騙。至於,另一位蔡姓候選人的回應,就不值得一提了。
所謂「九二共識」,是後來由蘇起提出來的名詞,其內容其實就是:兩岸雙方都同意: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雙方都同意:共同謀求「國家統一」。不論,從羅智強、郝龍斌或是鄭麗文的回應來看,這三個候選人各別以「一中各表」、「和中不舔共」還是「和陸」的說法,通通不敢說出:「一個中國原則」還有「謀求國家統一」,也都說不清楚什麼是「九二共識」。羅智強、郝龍斌或是鄭麗文,只是性別、身高、年紀不一樣,但是醬缸本質卻沒有不一樣都是怕被民進黨抹紅,而選擇「消極不統」的和稀泥路線。
試問:一個怕被民進黨抹紅的中國國國民黨主席候選人,憑什麼說自己的戰力最強?一個怕被民進黨抹紅的中國國國民黨主席候選人,憑什麼領導藍白合迎戰民進黨?一個怕被民進黨抹紅的中國國國民黨主席候選人,憑什麼談論世代交替?
不論,這三位黨主席候選人是強調在立法院的戰力、或是要領導藍白合迎戰民進黨、還是要促進世代交替,但只要民進黨將「紅帽子」一扣,那位號稱戰力最強的候選人馬上戰力歸零;只要民進黨將「紅帽子」一扣,那位要領導藍白合的候選人也就藍白不合;只要民進黨將「紅帽子」一扣,那位要促進世代交替的候選人也就被民進黨抓交替了。
換句話說,一個中國國民黨主席,如果沒有勇氣與能力來論述九二共識、處理兩岸統一問題,只會胡說八道!只能當民進黨跟屁蟲!只有迴避問題的政治話術!如果,沒有一套系統性的兩岸論述,怎麼能夠有辦法解決民進黨「扣紅帽子」的政治殺招?如何在立法院發揮戰力?如何領導藍白合?如何完成世代交替而不是被抓交替?
綜言之,票選「黨主席」就是選擇「兩岸路線」。只有正確認知「九二共識」加上有系統性兩岸的「統一論述」,才能夠處理兩岸政治難題,才能夠團結所有要下架民進黨的在野力量,這才是一位能夠領導中國國民黨重返執政,真正「適格」的中國國民黨的黨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