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汽車執行長法利(Jim Farley)表示,中國在全球電動車(EV)市場展現壓倒性優勢,美國汽車製造商如特斯拉(Tesla)、通用汽車(GM)及福特(Ford)已難以匹敵。
《商業內幕》(The Business Insider)報導,法利在周一(9月29日)播出的《The Verge》播客《Decoder》中對客座主持人、記者史特恩(Joanna Stern)表示,中國的成功歸因於政府的大力支持與低成本創新,「競爭現實是,中國就像是電動車產業的700磅大猩猩(700-pound gorilla)。特斯拉、通用或福特與中國相比毫無競爭力。中國不僅在國內,也在全球電動車領域日益主導」。
Ford CEO Jim Farley says China is 'completely dominating' Tesla, GM, and Ford in EVs https://t.co/zT2HlPL1es
— Business Insider (@BusinessInsider) September 30, 2025
法利指出,中國電動車產業的成功得益於政府的慷慨補貼與低成本創新,「中國有數百家電動車公司,均受地方政府大力資助,享有巨額補貼。這些新品牌如比亞迪(BYD)、吉利(Geely)、蔚來(Nio)與小米(Xiaomi),許多過去從未涉足汽車業,這對它們是巨大優勢」。他特別讚揚小米首款電動車SU7,表示自己從上海運一輛到芝加哥,駕駛6個月後仍不願放手。
Ford CEO Jim Farley: "I drive a Xiaomi (SU7). We flew it from Shanghai to Chicago. I've been driving it for 6 month now, and I don't want to give it up"
— Carl Zha (@CarlZha) October 23, 2024
Unfortunately for average Americans, that's not possible because of high tariffs pic.twitter.com/lVnEJYgEea
法利並非首次提及中國的領先地位。今年6月,他在亞斯本理念節(Aspen Ideas Festival)上稱,中國的電動車進展是他見過「最讓人感到謙卑的事」(most humbling thing)。他指出,中國車輛搭載華為與小米技術,無需配對手機即可無縫整合數位生活,遠超美國競爭對手。
法利警告,電動車競爭不僅關乎車輛本身,更是全球產業競爭,「我們正與中國進行全球競爭,若輸掉這場比賽,福特將沒有未來」。他強調。根據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去年(2024年)的報告,中國政府在2009年至2023年間投入至少2300億美元(約台幣6.9兆元)支持本土電動車製造商,造就其成本優勢。美國電動車新創Rivian執行長史卡林(RJ Scaringe)也表示,中國的成功並非技術魔法,而是低資本成本與補貼的累積效應。
儘管福特積極投入電動車市場,法利坦言,中國的創新速度與成本優勢令美國車廠壓力倍增。他在2024年10月《The Fully Charged Podcast》中提到,中國新品牌不受傳統汽車業包袱限制,得以快速推出具競爭力的產品。相較之下,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成長減緩,正面臨本土品牌加速追趕的挑戰。
法利的發言反映了美國汽車業對中國電動車崛起的高度警覺。隨著全球電動車需求持續增長,福特與其他美國車廠需加速創新與降低成本,方能在這場全球競爭中立足。